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西式礼仪广为接受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民国时期社交礼仪和称呼的变化反应的问题。A.C两项也能体现,但不是本质问题;礼仪变化不能体现D项;社交礼仪和称呼上的变化是民主平等思想的典型体现,因此选B项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驱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他们的竞争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十三行史料展》

材料三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其猛冲的经济活力是指什么?(2分)为此其“民族君主国”开展了什么活动?(2分)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导致十三行兴盛的客观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分)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联系?(3分)分析材料三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起了怎样推动作用?(3分)

 

查看答案

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举两例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4分)

 

查看答案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921年列宁的讲话

材料二   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失业率(%)

3.2

8.9

16

24

25.2

22

20.3

17

14.3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9月23日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6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邓小平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你又是怎样理解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10分)

 

查看答案

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主要内容是: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 根据百度资料整理

材料二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的美国和世界》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早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0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其表现,说明到19世纪末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对美国带有“友好和感谢的心情”? (6分)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建国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导致这种政策调整的原因。(6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2分)

 

查看答案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