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举两例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4分)

 

(1)举例: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有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道家老子,无为,天道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两点即得4分) (2)  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6分,政治、经济、思想各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4分,每点2分),继承传统为必答要点,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墨家、道家、儒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关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内心和谐” 的主张。如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有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老子主张“无为、天道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 (2)现代化指的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过渡的历程,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本问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传统的家庭制度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哪些消极的影响。 (3)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须结合材料,继承传统为必答要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和社会史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921年列宁的讲话

材料二   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失业率(%)

3.2

8.9

16

24

25.2

22

20.3

17

14.3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9月23日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6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邓小平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你又是怎样理解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10分)

 

查看答案

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主要内容是: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 根据百度资料整理

材料二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的美国和世界》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早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0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其表现,说明到19世纪末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对美国带有“友好和感谢的心情”? (6分)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建国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导致这种政策调整的原因。(6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2分)

 

查看答案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图为德国杂志一幅漫画:《马克的葬礼》。有人献花、有人心事重重、有人无可奈何、也有人悲痛欲绝……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漫画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②漫画反映了东德人对自己被并入西德的担忧

③漫画反映了德国马克将退出流通领域的事实

④漫画反映了德国面临经济区域化发展做出的选择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