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921年列宁的讲话

材料二   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失业率(%)

3.2

8.9

16

24

25.2

22

20.3

17

14.3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9月23日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6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邓小平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你又是怎样理解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10分)

 

(1)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的路。(6分) (2)变化:由升到降。原因:胡佛采用自由放任政策,无力应对危机;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措施恢复发展经济,以工代赈,保障劳工利益,减少失业率。(6分) (3)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2分)观点错误(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2分)从政治上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思想上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一出自1921年列宁的讲话。联系史实,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2)分析材料二《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可以看出,1929-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1937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缓和了经济危机。 (3)《时代周刊》将邓小平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首先明确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理由可以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指导思想等方面归纳。 考点: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主要内容是: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 根据百度资料整理

材料二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的美国和世界》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早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0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其表现,说明到19世纪末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对美国带有“友好和感谢的心情”? (6分)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建国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导致这种政策调整的原因。(6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2分)

 

查看答案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图为德国杂志一幅漫画:《马克的葬礼》。有人献花、有人心事重重、有人无可奈何、也有人悲痛欲绝……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漫画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②漫画反映了东德人对自己被并入西德的担忧

③漫画反映了德国马克将退出流通领域的事实

④漫画反映了德国面临经济区域化发展做出的选择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查看答案

 “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国史学家米涅《法国革命史》)作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A.警惕封建王朝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激进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定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