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所含铁...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所含铁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Fe BFeCl3CFeSO4 DFe2O3

2)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 mol/L 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该分散系中粒子直径的范围是 ________nm

3)电子工业需要用30%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同学为测定FeCl3腐蚀铜后所得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首先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则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定量组成的测定:取50.0mL待测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过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为43.05 g.溶液中c(Cl)       mol/L.

4)若要验证该溶液中含有Fe2+,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含有Fe2+

B.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证明含有Fe2+

C.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5)欲从废水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A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B请写出通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1)C' (1分) (2)1~100 (1分) (3)2Fe3++Cu===2Fe2++Cu2+ ; (2分) Fe3+ Fe2+ Cu2+ ; (2分,没少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6.0 (2分) (4)B (2分) (5)A①Fe ② FeCl2 ③Fe Cu(少一个不得分) ④ HCl (各1分) B2FeCl2+Cl2=2FeCl3(2分) 【解析】 试题(1)Fe元素有0、+2、+3价三种化合价,则处于中间价态的铁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所以硫酸亚铁既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答案选C; (2)得到的液体为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半径在1~100nm之间; (3)氯化铁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铁离子和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而使溶液呈红色,所以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则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Fe3+、Fe2+、Cu2+;取50.0mL待测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过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为43.05 g,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吗,则根据氯离子守恒可知溶液中c(Cl-)==6.0 mol/L.。 (4)A.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含有Fe3+而不能说明含有亚铁离子,A错误;B.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由于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证明含有Fe2+,B正确;C.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因为如果原溶液中含有铁离子也会出现血红色,C错误,答案选B。 (5)由工艺流程可知,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目的是制取氯化铁,废液应该用过量的Fe反应,故①Fe;滤液②中含有FeCl2,通入⑥氯气可以得到氯化铁;滤渣③中含有金属Cu、未反应的Fe,加入④盐酸,过滤,回收铜,滤液⑤中含有FeCl2,与滤液②合并,制备氯化铁,由上述分析可知:①Fe ②FeCl2③Fe和Cu ④HCl ⑤FeCl2⑥Cl2。 A.通过以上分析知,①Fe、②FeCl2、③Fe和Cu、④HCl; B.氯水将氯化铁氧化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研究小组提取三处被污染的水源进行了如下分析,给出了如下实验信息:其中一处被污染的水源含有A、B两种物质,一处含有C、D两种物质,一处含有E物质,A、B、C、D、E为五种常见化合物,均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

阳离子

K Na Cu2+ Al3+

阴离子

SO42- HCO3 NO3 OH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1)写出B、D的化学式:B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D、E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含1 mol A的溶液与含1 mol 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为__________

(3)C常用作净水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净水原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0.1 mol的镁、铝混合物溶于100 mL2 mol·L1H2SO4溶液中,然后再滴加1 mol·L1NaOH溶液。请回答: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如上图所示。当V1160 mL时,则金属粉末中nMg)=________molV2________ mL

2)若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________ mL

3)若混合物仍为0.1 mol,其中Mg粉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用100 mL2 mol·L1H2SO4溶解此混合物后,再加入450 mL1 mol·L1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满足此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应量取盐酸体积________mL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_________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没有进行A操作___________

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______________

c.定容时俯视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B) 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 _______

 

查看答案

A、B、C、X 均为中学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 试回答:

(1) X 是气体单质,则 A 可能是_____

a.C    b.Al    c.Na    d.Fe

(2) X 是金属单质,向 C 的水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产生不溶于稀 HNO3 的白色沉淀;X A

中可以燃烧

B 的化学式为_____;C 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 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 表示)_________

②向 C 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写出涉及到的氧化还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__

(3) A、B、C 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X 为强酸或强碱溶液 B 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2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与HCl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气体的溶解和HCl的挥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点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NaOH、Na2CO3

B.a点溶液中c (HCO3-) > c (CO32-)

C.标准状况下,通入CO2的体积为448L

D.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