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反应3A(g)+B(g) ===2C(g)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同...

1反应3A(g)B(g) ===2C(g)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为vA1 mol/(L·min)vC0.5 mol/(L·min)vB0.5 mol/(L·min)三种情况下该反应速率小的关系是               (用序号表示)

(2)某温度时,在一个5L的恒容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min反应达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        始时      (填“大”,“小”或“相等”下同),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     

④上述反应,在第2min时,X的转化率为               

将a mol X与b mol 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n (X) = n (Y) = n (Z),则原混合气体中a : b =__________。

 

(1)③>①>②(2)①3X+Y 2Z ② 0.02 mol·L-1·min-1 ③大;相等④30% ⑤5:3 【解析】 试题分析:(1)比较反应速率时,应用同种物质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再进行比较,比如,可以用反应物B表示反应速率:①vB=mol/(L·min)、②vB=0.25 mol/(L·min)、③vB=0.5 mol/(L·min),因此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关系为:③>①>②; (2)①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转化量之比,即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3: 0.1:0.2=3: 1:2,即化学方程式为:3X+Y 2Z;②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生成0.2mol,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③2min反应达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开始时大,由于混合气体的质量自始至终不变,而在固体容积中发生反应,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比起始时不变;④在第2min时,X的转化率为:; ⑤设Y的变化量为x,则: 3X+Y 2Z 起始(mol) a b 0 转化(mol) 3x x 2x 某时刻(mol) a-3x b-x 2x 由于n (X) = n (Y) = n (Z),则a-3x= b-x=2x,则a=5x,b=3x,故a:b=5:3。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Ⅰ.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钠、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Ⅱ.利用右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干燥管D的作用是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 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

ABCDE都为短周期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的+1价阳离子和C―1价阴离子都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C的下一周期,可与B形成BD型离子化合物;EC为同一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一种强酸。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族。

2)画出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3)与E的氢化物分子所含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是____________(举一例、填化学式,下同)、离子是____________

4AC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_

5D的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

(1)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ΔH1=+532.4 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2H2O(s)+8H­2O(g)    ΔH2=+373.6 kJ·mol-1

H­2O(g)= H­2O(l)     ΔH3=-44kJ·mol-1

写出Na2CO3·2H2O脱水分解后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1g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29.7 kJ的热量,

写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卡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后的记录:

Zn为正极,Cu为负极

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SO42﹣向Zn极移动

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产生5.6L气体

电流的流向是:Cu→Zn

负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

5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2NO(g)+2CO(g)N2(g)+2CO2(g)。起始反应时NO和CO各为3 mol,保持密闭容器体积不变,10秒钟达到化学平衡,测得N2为1 mol。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若将容器体积压缩为2 L,则正反应速率将增大,逆反应速率将减小

B.反应前5秒钟内,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

C.当v(CO)=2v(N2)时,该反应中NO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D.保持压强不变,往容器中充入1 mol He,正、逆反应速率都不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