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 IVA 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

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 IVA 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是

A.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

B.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

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

D.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

 

B 【解析】 试题分析:A.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碳原子与碳原子、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达到稳定结构,故A正确;B.碳原子性质不活泼,故B错误;C.碳原子之间成键方式具有多样性,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形成共价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单键,不仅可以形成碳链还可以形成碳环,故C正确;D.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故D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及有机物的性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苯的最简式:C6H6    B. 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 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

 

查看答案

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3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方案一中,温度先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升至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

(4)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

A、B、C、D、E、F、G七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A、B形成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气体X且X的水溶液呈碱性;D原子K层电子数是其M层电子数的2倍;E的简单阳离子与X具有相同电子数,且E的简单阳离子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C和G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则

(1)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D在C单质中燃烧所生成淡黄色的固体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3)A、B、D、E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

(4)G的单质在反应中常作氧化剂,该单质的水溶液与F的低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由A、C、D、F这四种元素共同组成的2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写下列空白:

(1)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XH4,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氧元素有三种核素16O、17O、18O,它们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分别为a%、b%、c%,则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相同的H2O和D2O与足量钠反应,放出的气体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

(4)X2﹣含中子N个,X的质量数为A,则1g X的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mol。

(5)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4.6g与足量的水反应后,产生0.2 g氢气,则此合金中另一碱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快。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S>C>Si,则A中加 ____________B中加NaHCO3溶液、C中加___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