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硅原子基态时的核...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硅原子基态时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族。

(2)从晶体类型来看,金刚石属于_________晶体。

(3)甲烷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SO4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定HF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定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NaCl和CsCl熔点高的是         (填化学式)其主要原因是                  

(6)CaF2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1)1s22s22p63s23p2(2分)IVA(1分) (2)原子(1分) (3)sp3(2分)正四面体(2分) (4)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分子(2分) (5)NaCl(1分)由于两种物质微粒所带电荷相同,钠离子半径小于铯离子,晶体晶格能大,所以NaCl离子晶体的熔高(2分) (6)(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硅原子核电荷数为14,其基态时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VA族; (2)金刚石为立体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 (3)甲烷分子中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碳的杂化方式为sp3;SO42-中S形成4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6+2-2×4)÷2=0,为sp3杂化,为四面体结构; (4)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分子,则实验测定HF的相对分子质量时,测定值一般高于理论值; (5)由于NaCl和CsCl所带电荷相同,钠离子半径小于铯离子,晶体晶格能大,所以NaCl离子晶体的熔高; (6)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每个F-的配位数为4,则Ca2+配位数为8,晶胞中Ca2+数目=8×1/8+6×1/2=4,F-数目为8,晶胞的质量为4×78/NAg,该晶体的密度为ag/cm3,则晶胞的体积==。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涉及电子排布式、晶体类型及计算、晶格能比较和杂化轨道理论等。 【名师点晴】杂化轨道理论,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是关键。杂化类型的判断:中心原子电子对计算公式:电子对数n=1/2(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配位原子的成键电子数±电荷数)。注意:①当上述公式中电荷数为正值时取“-”,电荷数为负值时取“+”;②当配位原子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成键电子数为零;根据n值判断杂化类型:一般有如下规律:当n=2,sp杂化;n=3,sp2杂化;n=4,sp3杂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过氧化氢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

.过氧化氢性质实验

(1)酸性条件下H2O2可将水中的Fe2+转化成Fe3+,由此说明H2O2具有___________性。请写出该反应离子方程式:                     

(2)已知H2O2是一种二元弱酸,其中Ka1=1.0×10-12、Ka2=1.05×10-25;则H2O2的电离方程式为                   ,常温下1mol·L-1H2O2溶液的pH为           

.过氧化氢含量的实验测定

兴趣小组同学用0.1000 mol·L-1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反应原理为:2MnO+5H2O2+6H=2Mn2++8H2O+5O2↑。

(3)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试样置于锥形瓶中,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的KMnO4标准溶液体积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体积(mL)

17.10

18.10

18.00

17.90

计算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5)若滴定前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__(“偏高”“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

NaClO和KAl(SO4)2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均可应用于造纸业。

(1)NaClO溶液pH>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NaClO的性质推测,在纸浆中加入NaClO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探究饱和NaClO和KAl(SO4)2溶液混合反应的实验。向饱和NaClO溶液中加入饱和KAl(SO4)2溶液,产生大量的白色胶状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pH=11NaClO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OH)=________,pH=3的HClO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 Δ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显酸性可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

B.向水中加Na2CO3固体

C.加热至100 [其中c(H)=1×10-6 mol·L-1]

D.向水中加入(NH4)2SO4固体

(6)若将等pH、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NH3·H2O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等,则m________n(填“<”、“>”或“=”)。

(7) 25 0.2 mol NaA晶体和0.1 mol HA气体同时溶解于同一烧杯的水中制得1 L溶液,则c(HA)+c(A)=         mol·L-1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氮及其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

(1)根据反应I,在500、20MPa时,将N2和H2通入到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1)10 min内用NH3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           

(2)在10~20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加了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增加NH3的物质的量

(3)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a.3v(H2) = 2v(NH3)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 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4)第一次平衡时,平衡常数K1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

(5)反应I: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如图所示反应I中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随温度或压强变化的曲线,图中L(L1、L2)、X分别代表温度或压强。其中X代表的是____________(填“温度”或“压强”),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_______                     

(6)反应II其中一步反应为

2NH3 (g)+3Cl2(g) =N2 (g) +6HCl(g)  ΔH=–462 kJ•mol-1

已知:

断开1 mol H–N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_ kJ。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比HB更难电离,则NaA比NaB的水解能力更强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同体积同pH的盐酸和醋酸,与足量的锌反应,盐酸的反应速率快,生成H2的物质的量多

D.常温下,向10 mL 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Cl至pH=7,所得溶液的总体积>20 mL

 

查看答案

已知醋酸、醋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及其对应的平衡常数

CH3COOHCH3COO-+H+     K1=1.75×10-5   H1>0

CH3COO-+H2OCH3COOH+OH-       K2=5.71×10-10    H2>0

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混合,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混合溶液进行微热,K1增大、K2减小

B.混合溶液的pH>7

C.温度不变,若在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则c(CH3COO-)减小

D.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