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

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配制0.50 mol·L-1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名称

托盘天平

带砝码

小烧杯

坩埚钳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序号

a

b

c

d

e

f

.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大烧杯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该实验在             家用产品效果更好。

3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1               

4取50 mL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试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6

 

2

27.0

27.4

27.2

31.2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表中的温度差平均值为             

近似认为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 4.18 -1。则中和热ΔH=          取小数点后一位

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实验中改用60mL0.5mol/L盐酸跟50mL0.55 mol·L-1氢氧化钠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求的中和热        简述理由             

 

I.(1)5.0(2)abe Ⅱ.(1)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偏小;保温杯 (3)1/2H2SO4(aq)+ NaOH(aq )=1/2Na2SO4(aq)+ H2O(l)ΔH=-57.3kJ/mol (4)①4.0②53.5kJ/mol③acd④不相等;相等;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 量,与酸碱用量无关。 【解析】 试题分析:Ⅰ.(1)没有245mL的容量瓶,只能用250mL的容量瓶,需要称量NaOH固体m=nM=cVM=0.5mol/L×0.25L×40g/mol=5.0g; (2)氢氧化钠要在小烧杯中称量,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所用的仪器有天平、烧杯和药匙; Ⅱ.(1)该实验中应尽量减少热量损失,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所以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大烧杯如不盖硬纸板,实验过程中会有部分热量损失掉,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小。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该实验在保温杯中效果更好。 (3)已知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钡钠稀溶液都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 △H=-57.3kJ/mol。 (4)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3.5℃,4.0℃,3.9℃,4.1℃,第1组数据相差较大,其他三次温度差平均值4.0℃; ②50mL0.50mol•L-1氢氧化钠与30mL0.50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cm3=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0℃,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1.3376kJ÷0.025mol=-53.5kJ/mol。 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错误;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正确; 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 ④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60mL0.5mol/L盐酸跟50mL0.55moi/L氢氧化钠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大,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改用60mL0.5mol/L盐酸跟50mL0.55moi/L氢氧化钠进行反应,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 考点:考查中和热的测定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大,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把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分析等问题。要以做实验的心态面对实验题,搞清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Ⅰ.(1)根据公式m=nM=cVM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但是没有245mL的容量瓶,用250mL的容量瓶;(2)氢氧化钠要在玻璃仪器中称量,根据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所用的仪器来回答;Ⅱ.(1)和(2)等一切围绕对实验目的的影响进行回答;(3)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4)①先计算出每次试验操作测定的温度差,然后舍弃误差较大的数据,最后计算出温度差平均值;②先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H=-Q/nkJ/mol计算出反应热;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④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下同,溶液中cNa        cCH3COO)(填“ >” 或“=”或“<” 下同

2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            ,溶液中cNa            cCH3COO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浓度相等,则混合后溶液呈           ,醋酸体积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4将m mol/L的醋酸和n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醋酸溶液中cH      氢氧化钠溶液中cOH,m与n的大小关系是m           n

 

查看答案

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xAg+2BsyCg Δ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可确定xy=________。

2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__。

30~10 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推测第10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第16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

减压 增大A的浓度 增大C的量 升温 降温 加催化剂

5若平衡的平衡常数为K1,平衡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_________K2填“>”、“=”或“<”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

Fes+CO2gFeOs+COg ΔH>0,1 100 时,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和CO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

2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常数K增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充入一定量CO     D.降低温度

38 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mol·L-1·min-1

41 100 时,2 L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3 mol Fe2 mol CO2

4 mol FeO3 mol CO

CO的浓度mol·L-1

c1

c2

CO2的体积分数

φ1

φ2

体系压强Pa

p1

p2

气态反应物的转化率

α1

α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2c13c2   B.φ1φ2    C.p1<p2    D.α1α2

c1=____________、φ1=____________、α2=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CuNO32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常温时的pH          7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 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2氯化铝水溶液呈             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3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              

 

查看答案

已知某温度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该温度下向2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K值约为1×10-5

B①②③点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

C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D点③时cCH3COOH+cCH3COO-=0.1 mol·L-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