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 Fe(s)+CO2(g)FeO(s)+CO(...

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

Fes+CO2gFeOs+COg ΔH>0,1 100 时,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和CO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

2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常数K增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充入一定量CO     D.降低温度

38 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mol·L-1·min-1

41 100 时,2 L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3 mol Fe2 mol CO2

4 mol FeO3 mol CO

CO的浓度mol·L-1

c1

c2

CO2的体积分数

φ1

φ2

体系压强Pa

p1

p2

气态反应物的转化率

α1

α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2c13c2   B.φ1φ2    C.p1<p2    D.α1α2

c1=____________、φ1=____________、α2=____________。

 

(1)(2)A(3)0.0625 (4)①BC ②0.67 mol·L-1;33.3% ;33.3% 【解析】 试题分析:(1)Fe(s)+CO2(g)FeO(s)+CO(g),依据平衡常数概念书写,注意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表达式,表达式为:K= 。 (2)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压强等因素变化,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时K增大;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故A正确;B.增大压强,平衡不动,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C.充入一定量CO,平衡逆向进行,但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降低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A; (3)依据图象分析,8分钟内,一氧化碳浓度变化0.5mol/L,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c/△t=0.5mol/L÷8min=0.0625mol/L•min。故答案为:0.0625; (4)①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入2molCO2,加入3mol CO,相当于加入3molCO2,平衡时气体体积分数相同,物质的量不同,压强不同,气体物质的量大的容器中压强大,起始量不同,平衡浓度、转化率不同。A.达到平衡状态,一氧化碳的浓度关系为:3c1=2c2,故A错误;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平衡常数相同,所以达到平衡状态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相同,φ1=φ2,故B正确;C.乙容器中气体物质的量大于甲容器,所以达到平衡状态p1<p2,故C正确;D.起始量不同,甲容器正向进行,乙容器逆向进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气态反应物的转化率不相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BC; ②图象分析反应在1100°C反应的平衡常数K=0.50/0.25=2 甲容器中设反应的二氧化碳浓度为x Fe(s)+CO2(g)FeO(s)+CO(g), 起始量(mol/L)1 0 变化量(mol/L)x x 平衡量(mol/L)1-x x K=x/(1-x)=2,解得x=2/3mol/L 平衡状态一氧化碳的浓度=2/3mol/L=0.67mol/L, CO2的体积分数φ1=(1-x)/1×100%=1/3×100%=33.3%; 乙容器中温度和甲容器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φ2=φ1 =33.3%。 故答案为:0.67mol•L-1 33.3% 33.3%。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计算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计算量较大,难度较大,关键是构建平衡建立的等效途径。(1)依据平衡常数概念写出,用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次方乘积得到;(2)平衡常数仅随温度变化,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判断,且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3)8分钟内,一氧化碳难度变化0.5mol/L,依据v=△c/△t计算CO的平均反应速率;(4)Fe(s)+CO2(g)⇌FeO(s)+CO(g),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依据①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入2molCO2,加入3mol CO,相当于加入3molCO2,的平衡状态,气体物质条件分数相同,物质的量不同,压强不同,气体物质的量大的容器中压强大,起始量不同,平衡浓度、转化率不同;②依据题干计算平衡常数,结合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CuNO32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常温时的pH          7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 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2氯化铝水溶液呈             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3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              

 

查看答案

已知某温度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该温度下向2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K值约为1×10-5

B①②③点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

C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D点③时cCH3COOH+cCH3COO-=0.1 mol·L-1

 

查看答案

常温下,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及pH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NH4+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NH42FeSO42  NH42CO3 NH42SO4,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由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和混合,其离子浓度不可能是cCH3COO->cNa+>cH+>cOH-

CpH=13的BaOH2溶液与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 pH>7

DpH=12的BaOH2溶液与pH=14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范围是13.7

 

查看答案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滴定终点充满溶液;取碱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取完后,充满溶液;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再用待测液润洗;滴定时摇动锥形瓶将液体溅出瓶外;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出液体,溅至锥形瓶外;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A②④          B①③⑤⑦          C④⑧           D②④⑥⑧

 

查看答案

常温下,向20mL某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氨水,溶液pH的变化与加入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之间的任意一点:cCl>cNH4+,cH+>cOH

C在点所示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7mol/L

D在点所示溶液中:cNH4+=cCl>cOH=cH+,且V <20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