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B.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C.失去标签的硝酸银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铝溶液,可以用碳酸铵溶液鉴别

D.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体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

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C 【解析】 试题分析:A.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能和浓盐酸反应但不和稀盐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盐酸洗涤,A错误; B.CuCl2易水解,加热HCl挥发,水解彻底进行,生成氢氧化铜沉淀,B错误;C.硝酸银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铝溶液,与碳酸铵溶液现象分别为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无色有刺激性味气体、同时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无味气体,C正确;D.Fe2O3不溶于水,滤液中无铁离子,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名师点晴】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鉴别及分离与提纯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选项B是易错点,注意水解原理的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B、D为气体单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C的浓溶液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能与B反应生成D,由此可以推断B的氧化性比MnO2

B.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C.新配制的F溶液一般需要加入铁屑和稀盐酸,前者用于防止Fe2+被空气氧化成Fe3+,后者可抑制Fe2+的水解

D.若反应①在常温下进行,则1molA在反应中能转移1mol电子

 

查看答案

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H2O=NH3·H2O+H2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C.NH5的电子式为

D.1mol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查看答案

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查看答案

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测得溶液中CO32-、HCO3-、AlO2-、Al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V1∶V2=l∶5

C.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mol

D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①活性炭、SO2和HClO都具有漂白作用,且漂白的化学原理相同

②向100mL01mol/L的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005mol的氯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4Br-+3Cl2=2Fe3++2Br2+6Cl-

③因为氧化性:HClO>稀H2SO4,所以非金属性:Cl>S

④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时的离子方程式:IO3+5I+3H2O=3I2+6OH

⑤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CO3-+H2OH3O++CO32-

⑥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卤酸的酸性依次减弱

A全部

B.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