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Cl2、Br2...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
 

测定相同浓度H2CO3H2SO4两溶液的pH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
 

FeCu分别与盐酸反应
 

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
 

 

 

B 【解析】试题分析:A.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剧烈,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可用于比较非金属性强弱,A正确;B.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判断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B错误;C.硫酸和碳酸均是二元酸,相同浓度的碳酸和硫酸,硫酸的pH小,说明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用于比较碳、硫的非金属强弱;正确;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铜与盐酸不反应,Fe、Cu与盐酸反应现象不同,可判断出Fe、Cu的金属性强弱,D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设计与评价 【名师点晴】该题侧重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注意掌握比较的角度和规律。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方法很多,但也不能滥用,有些是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如:①通常根据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得、失电子的多少。②通常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的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其他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来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L2+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B. M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 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D. 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查看答案

低合金高强度钢Q460是支撑鸟巢的铁骨钢筋,除含有铁元素外,还含有Mn(锰)、Ti(钛)、Cr(铬)、Nb(铌)等合金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F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B

B. 工业上利用热还原法冶炼金属FeCrMn

C. TiO2TiO2TiO2互为同位素

D. Nb3+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核外有41个电子

 

查看答案

已知在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0族,预测第114号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ⅣA

B. 肯定是非金属元素

C. 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

D. 常见的化合价有+2+4

 

查看答案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请回答下列涉及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问题:

(1)第二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于B与N之间的元素有_________种。

(2)某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Ⅷ族,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碳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则其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乙烯酮(CH2=C=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可用CH3COOH在(C2H5O)3P=O存在下加热脱H2O得到。乙烯酮分子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__,1mol (C2H5O)3P=O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固态NH3、H2O、HF的氢键键能和结构如下:

解释H2O、HF、NH3沸点依次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图所示),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碳化硅晶胞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周围与其距离最近的硅原子有___________个,与碳原子等距离最近的碳原子有__________个。已知碳化硅晶胞边长为a pm,则碳化硅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查看答案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反应CO(g)+2H2(g)CH3OH(g)  ΔH=-99kJ·mol-1中的相关化学键能如下:

则x=                     

(2)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既可以作为燃料,还可用于合成其它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利用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CH3OH(g) +CO(g) HCOOCH3(g) ΔH=-29.1kJ·mol-1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H3OH(g) 和2mol CO,测得容器内的压强(p:kPa)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中Ⅰ、Ⅱ、Ⅲ曲线所示:

①Ⅱ和Ⅰ相比,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②反应Ⅰ在5min时达到平衡,在此条件下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v(HCOOCH3)=         

③反应Ⅱ在2min时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Ⅱ) =          。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2mol HCOOCH3后v(正)     v(逆)(填“﹥”“﹤”“﹦”),原因是                

比较反应Ⅰ的温度(T1)和反应Ⅲ的温度(T3)的高低:T1      T3(填“﹥”“﹤”“﹦”),判断的理由是               

(3)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某新型催化剂对CO、NO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CO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利用以下反应填空:

NO+CO N2+ CO2(有CO)  2NO N2+ O2(无CO)

①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                   

②在n(NO)/ n(CO)=1的条件下,应控制最佳温度在          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