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锌与稀盐酸反应放热。某学生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所用稀盐酸浓度有1.00 mol·L-1、2.00 mol·L-1两种浓度,每次实验稀盐酸的用量为25.00 mL,锌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用量为6.50 g。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
(1)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填写表格中空白项),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编号 | T/K | 锌规格 | 盐酸浓度/mol·L-1 | 实验目的 |
① | 298 | 粗颗粒 | 2.00 |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锌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298] |
|
| |
③ | 308 |
|
| |
④ | 298 |
|
|
(2)实验①记录如下(换算成标况):
时间(s)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氢气体积 (mL) | 16.8 | 39.2 | 67.2 | 224 | 420 | 492.8 | 520.8 | 543.2 | 554.4 | 560 |
①计算在30s~40s范围内盐酸的平均反应速率ν(HCl)= 。(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②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即0s~10 s、10s~20 s、20s~30s、30s~40s、40s~50s......)为 ,可能原因是 ;
③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为 ,可能原因是 。
(3)另一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由于反应太快,测量氢气的体积时不好控制,他就事先在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
A.氨水 B.CuCl2溶液 C.NaCl溶液 D.KNO3溶液
你认为他上述做法中可行的是 (填相应字母);
(4)另有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在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中,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下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
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
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E同主族,A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C的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A、E二种元素都能与D元素分别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的常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D2的结构式为 ,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电子式为 ;
(2)请用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表示:
①A分别与B、C、D形成的10电子分子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
②D、E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 ;
③D、E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 ;
(3)CD2与A2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与C的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再写出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盐的化学式两种:(NH4)2CO3、 、 。
如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②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⑦⑧⑨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化学式);
(3)②的单质与③、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都能发生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X、Y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X、Y分别由元素④和⑤、②和④形成,X与Y的反应是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写出X、Y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反应中有3.01×1023个电子转移时,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是 g。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 ①液氯 ② ③白磷 ④氯气 ⑤
⑥
Cl ⑦
Cl ⑧红磷
这八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填序号)
(2)在①CaCl2、②KOH、③He、④H2SO4、⑤Na2O2、⑥I2中,不含离子键的 , 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 ;(填序号)
(3)请各写出一种:含四原子核10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结构式 ,含四原子核10电子的阳离子离子符号 ,含四原子核18电子的共价化合物化学式 。
含1 mol HNO3的稀硝酸分别与不同质量的铁粉反应,所得氧化产物与铁粉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Fe2+,曲线b表示Fe3+
B.P点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5Fe+16H++NO3-=3Fe2++2Fe3++4NO↑+8H2O
C.n2=0.25
D.n3︰n1=3︰2
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Y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Y原子核电荷数等于W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在化合物中显+1价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R
C.原子半径X>Y>Z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