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两区域的河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 ,② ...

读我国两区域的河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    ,②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河流分上、下游两段,航行条件较好的是    段,原因是      

(2)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   ,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    

(3)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   ,促使这种循环运动的能量是    能和    能。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  ;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是  图所示的水循环。

 

(1)源头 调节河流水量 大气降水 下游 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2)冰雪融水 大 小 (3)海陆间循环 太阳辐射 重力 陆地内循环 甲 【解析】 图示位于我国,甲图中河流距海洋较近,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水循环主要方式是海陆间循环。乙图中河流是内流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水量受气温影响,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大。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是河流源头,②调节河流水量的作用。该河距海洋较近,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河流分上、下游两段,航行条件较好的是下游河段,原因是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2)乙图中河流是内流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水量受气温影响,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大,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小。 (3)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海陆间循环,促使这种循环运动的能量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陆地内循环;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是甲图所示的水循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    月,其原因是          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    ,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     ,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        种补给类型。  

(3)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分布在我国 地区,河流乙分布在我国 地区。

 

查看答案

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主要补给水源夏季是________,冬季是____________。

(2)A湖泊的水位情况是________月份前后最高,此时B地的潜水位约为________米。

(3)A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其主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

(4)B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和盐碱化。该地的盐碱化在什么季节最严重?为什么?

 

查看答案

(题文)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水循环原理,分析下列现象并回答问题。

从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80年代延长至256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断流最早发生在4月中旬,一年之内断流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断流最早发生时间提前到2月,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将近11个月,断流的河段最远延伸到了开封附近。1998年底,国家开始对黄河水实施水量统一分配。经过合理调度,黄河再没有断流。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试分析黄河下游断流的可能原因。

(3)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避免黄河断流?

 

查看答案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          圈和          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写出以下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B             ;F             

(3)水循环类型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循环,其中人类对           环节(填字母)较容易施加影响。

 

查看答案

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年径流深度,以毫米计。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年径流量的大小。据此并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  )

A. 长江    B. 珠江    C. 黄河    D. 淮河

2.导致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流域面积    B. 降水补给    C. 河流长度    D. 流域内地貌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