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该战略提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该战略提出,要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保定今后要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下图为京津冀城市群分布图。

(1)分析北京进行城市功能疏解的主要原因及由此带来的主要影响。

(2)据图说出京津冀地区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该地区城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3)当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有何应对措施?

 

(1)原因:北京城市发展问题突出,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短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化;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等等。影响:改善北京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达到最优配置。有利于迁入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分布在该区域的东南及南部地区。区位条件:京津冀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该区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居住。本地区人类历史发展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本地区海运、空运、铁路、公路交通都很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3)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解决的主要措施是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还应在工农业生产中做好节水方面的技术推广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环境问题以及措施,城市区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城市功能疏解”的含义,其主要是将北京一部分功能区转移出去。其原因是北京城市发展速度快,城市人口增长快,交通拥堵,公共基础设施短缺,大气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等。主要影响是部分功能转移,缓解北京人口密度过大,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2)区域城市发展区位条件分析一般包括自然条件(位置、地形气候等)和发展基础、交通、劳动力、相邻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读图可知,人口在100—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地球,地势平坦;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人类居住;该区域有铁路、公路、海运等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利;该城市地区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3)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限制性的自然因素。解决措施有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发展节水农业,在工业生产中工业废水进行循环利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美国乡村、郊区和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 乡村、郊区、中心城区    B. 乡村、中心城区、郊区

C. 郊区、乡村、中心城区    D. 郊区、中心城区、乡村

2.下列关于1950~2010年美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郊区人口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出现下降

B. 20世纪后半段中心城区人口的变化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C. 由于逆城市化出现,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减少

D. 乡村人口的萎缩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严重

 

查看答案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  )

A. 减轻城市交通拥堵    B. 减轻城市雨涝问题

C.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D. 避免耕地面积减少

2.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有“海绵体”。关于“海绵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透水路面不是“海绵体” ②改变了城市水循环的类型③改变了城市的人文景观 ④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指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合理的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为1.1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形态表现为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下图是我国某市城镇人口增长率和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阶段,该市(  )

A. 2005~2006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2008年城市化水平最高

C. 2009~2014年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 2014年城市化水平最高

2.目前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  )

A. 城市人口增长过慢    B. 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C.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 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数量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曲线分别代表(  )

A. 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

B. 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

C. 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

D. 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

2.图中乙曲线2010年后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

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迁 ②农村死亡率上升 ③城市就业机会多 ④城市出生率下降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读某城市局部区域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

2.下列有关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B.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

C. 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D. 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