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数量变...

下图为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数量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曲线分别代表(  )

A. 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

B. 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

C. 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

D. 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

2.图中乙曲线2010年后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

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迁 ②农村死亡率上升 ③城市就业机会多 ④城市出生率下降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A 2.A 【解析】 1.欠发达地区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人口数量小于农村人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城市化水平会越来越高,城市人口数量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较发达地区人口少,城市化发展较早,城市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城市人口数量大于农村人口。据此判断甲曲线代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乙曲线代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丙曲线代表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丁曲线代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故答案选A。 2.结合上题分析,图中乙曲线代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2010年后农村人口数量减少,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并最终超过农村人口数量,故乙曲线2010年后发生变化主要是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就业机会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导致的,故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读某城市局部区域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

2.下列有关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B.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

C. 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D. 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查看答案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年~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1965年~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经济快速发展    B. 自然灾害频繁

C. 城市问题突出    D. 国家人口政策

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

A. 停滞增长    B. 缓慢增长

C. 快速增长    D. 持续下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 (图A)、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B)。

图A                 图B

材料二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C)和图C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年的经济结构表。

图C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

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

(1)结合图B,分析说明图B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3)请你在图C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学法题)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两地所反映的农业景观差异很大,其分界线大致是下列中的(  )

A. 200 mm等降水量线    B. 1月份0 ℃等温线

C. 太行山脉    D. 大兴安岭

2.造成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市场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 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生产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 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D. 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2.产品的生命周期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 ②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③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④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了资本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