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门ロ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糟糕。

材料二:马女士抱着热睡的孩子在孩子在候车室候车,邻座的一位男子不停地大声打电话,旁若无人,引得乘客们不断倒目相望。马女士原以为男子很快就会结束通话,没想到他一直在“高谈阔论”,最终把孩子惊醒了,哇哇直哭……

(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说明了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男子的行为进行评析。

(3)为了改变上述状况,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1)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2) 该男子的行为是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没有正确处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3)①通过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来保证社会规则的实现。②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③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④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解析】 (1)依据题文描述,某中学门口的混乱不堪,是由于缺乏一定的规则而引起的。这从反面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回答此问,需要我们运用维护秩序的重要性的知识点进行回答。依据教材知识,我们围绕着“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和“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两个方面具体组织答案。 (2)我们对某人的言行进行评析,首先要对人物的言行进行判断,再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题文中的这名男子,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是缺乏素质的体现。该男子由于是在公共场合,所以该男子是不遵守社会规则的体现。他光是考虑到了自己打电话的自由,而没有遵守规则,没有正确处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对这一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从: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规则对自由的保障的两个角度进行归纳。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为了改变上述状况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围绕着“如何实现规则”的内容来具体组织答案。一方面我们要紧紧依靠教材,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结合材料,最终形成问题的答案。促进规则的形成,我们可以加强监督的力量,可以通过自身的严格要求来实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网络生活   理性参与)

材料一: 双击鼠标启窗口,信息海洋好神奇,查资料,连友谊,赏音乐,通信息,一叶小舟万山过,网络魅力谁能敌!

材料二: 漫画《圈套》。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说一说你对材料二漫画《圈套》的理解。

(3)请运用《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查看答案

亲近社会

材料一: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的街头,一夜之间出现了多处挂满衣服的“友善之墙”, 旁边写着“如果你需要,带走它”。在这面墙上,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上,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随时将衣服取走。一面友善之墙,温暖了一座城。

材料二: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对“友善之墙”行为进行评价。

(2)你参加了哪些公益活动?并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感受。

(3)请你就养成亲社会行为向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查看答案

漫画《穿好防护衣》告诉我们

①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②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有勇有谋

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④穿了防护衣,在斗争中就不会受到伤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小光捡到了价值800元的手机,当失主索要时他却拒不归还。小光的这种行为

A. 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B. 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 只是不道德行为,应受到舆论的谴责

D. 是民事违法行为,应将手机还给失主

 

查看答案

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材料告诉我们  (    )

A. 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    B. 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

C. 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    D. 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