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某市曾经发生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辆醉驾车辆冲岗拖行交警,三名互不相识的出租...

材料一:某市曾经发生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辆醉驾车辆冲岗拖行交警,三名互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驾车迅速冲上去,但他们很快意识到单向追截很危险。于是,三辆出租车相互配合,形成默契,分别从前、左、后将肇事轿车合力逼停,及时挽救了交警的生命。在增援而来的交警控制住肇事司机后,三名出租车司机却不留姓名,悄然消失在夜幕中。经过众多市民的努力,终于找到他们。该市警方及客运出租车管理处给他们送来“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锦旗和奖金。

材料二:小明是一名曾在校园中遭到欺凌的学生,他在日记中写道:“起初他们欺负低年级学生,我保持沉默一因为我是高年级学生;接着他们欺负住校生,我保持沉默一一因为我是走读生;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请问什么样的行为是正义的?

(2)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请问材料中类似出租车人物的行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积极意义?

(3)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材料一、材料二中人物的做法对于我们守护正义有何启示?

 

 

(1)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就是正义的行为。 (2)类似出租车司机的行为,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3)材料中人物的行为启示我们要增强正义感,做有正义感的人,自觉守护正义;要增强守护正义的勇气,敢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同时守护正义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解析】 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能力;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据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1)此问考查正义行为的含义,据教材知识,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就是正义的行为。 (2)此问考查正义的力量。分析出租车司机行为是正义行为,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等等。 (3)此问属于启示类题目,考查守护正义。分析材料一、二人物是守护正义的表现,我们要做到增强正义感,做有正义感的人,自觉守护正义;增强守护正义的勇气,敢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同时守护正义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等等方面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均衡教育资源才能避免教育不公。近两年来,湖北省某市各县、市区分别通过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农村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育资源得以均衡配置。

材料二:近来,共享单车因绿色节能、方便智能等特点迅速走红,但同时,混乱停车、私自加锁、损毁单车等行为正成为共享单车的“成长之困”。

(1)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谈谈材料一所述的做法有何重要意义?

(2)请运用正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在破解共享单车“成长之困”中公民的应有之举。

 

查看答案

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好,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分不开的。

材料一:正在某校读九年级的小明感到非常幸福。因为,不仅学校的学习条件好,而且家里的经济情况也挺好的。妈妈在中国移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常德分公司上班很多年了;爸爸自己开了一家汽车维修装饰美容店,还雇请了21位员工呢。所以,家里的经济收入很可观。

材料二:2016年3月5日至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慈善法等。

阅读材料后,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小明妈妈、爸爸工作的单位分别属于哪种具体的经济形式?请你谈谈小明爸爸工作所属的这种经济形式在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本中有关“基本制度”的哪些知识或观点?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查看答案

【生活与法】又是一个双休日,八年级学生小明开始了他一天的快乐生活。

早上,他认真完成双休日的作业,用行动不断完善自己;午饭后,他主动洗碗、拖地板、洗衣服,用行动减轻父母的劳累;下午,他拿到了文学创作稿费,并把扣除税费后的稿费捐给了老年公寓,用行动温暖社会。妈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权利就像手上捧着的一颗珍珠,它体现着当家作主的荣耀;义务就像手里握着的一把锄头(一种农具),它意味着要付出辛劳的汗水。我要一手捧着珍珠,一手握着锄头。”

(1)分析情景:小明积极行使了什么权利?认真履行了哪些义务?

(2)探究问题:作为一名公民,为什么要“一手捧着珍珠,一手握着锄头”?

(3)承担责任: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肩上承载着沉甸甸的义务和责任。结合实际,说说你将如何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4)启发感悟:小明的快乐生活给我们哪些启发?

 

查看答案

材料一: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刑法、民法是比较严厉的法律,违反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但宪法好像是很宽容“的,违反宪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其实,宪法是最不可违的。

材料二:继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确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在国家宪法日前夕,某地就群众对宪法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其中一项结果为:对宪法的了解情况较准确的占比248%不准确的占45%,完全不知道302%

(1)刑法、民法与宪法是什么关系?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为什么宪法是最不可违的?

(2)依据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作答)

 

查看答案

李明自小跟在上海打工的父母一起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到了入学的年龄。9月1日,他随着父亲到租住地附近的小学报名,但因他住的是租来的房子没有本市的房产证,而遭到了学校的拒绝。对此,你的看法是(  )

A. 学校的做法有道理,如果随意招收学生,学校将会人满为患

B. 学校的做法损害了公民享有的平等权利,与“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相违背

C. 学校的做法是违法行为,是对农民工的歧视

D. 这是学校自己的事,学校有权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