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某校时事社团向同...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某校时事社团向同学们推送了大会的若干情况。

【读懂大会】

(1)结合所学完成表格,把相关知识填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大会报道

知识链接

全国35个选举单位共选举产生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980名,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

35  全国人大开幕会上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39  全国人大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37   全国人大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

311  全国人大代表投票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

③全国人大行使修改宪法的职权

3月17日  全国人大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3月18日  全国人大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自主探究】

材料一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第二十七条增加了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

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了庄严而又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家副主席分别进行宪法宣誓。这是自宪法宣誓制度施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的认识。

 

(1)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它监督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任免权 (2)①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根本活动准则。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②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在当选之后向宪法宣誓,是对宪法的遵守,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从公民角度来看,有利于公民更好地认知宪法,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解析】 (1)本问需要我们根据大会的报道,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相关的知识点。在回答时,我们要抓住题文中的关键词,回归到教材知识,得出问题的结论。①抓住关键词“选举产生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980名”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等等;②抓住题文中的关键词“听取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是说明了全国人大依法享有监督权,也说明了全国人大以及“两院”的机关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④本问考查全国人大的职权范围,抓住关键词“选举国家重要领导人”,由此可以看出,全国人大这是在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 (2)我们应该这样进行分析,首先,是进行宪法宣誓,就需要我们对宪法进行认识,具体围绕着“宪法是根本大法”“是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等角度说明;其次,需要对“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向宪法宣誓”的意义进行认识;最后,从公民的角度谈这样做的积极影响。这样,全方位地进行回答,让我们对宪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九年级开展社会热点评述活动,同学们围绕2018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高铁扒门”事件展开了热议。

【事件回放】

2018年年初,一段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罗某为了让丈夫赶上高铁而用身体阻挡高铁车门关闭,经多次劝解仍强行扒阻车门。网民们对罗某行为发出如潮评论,多数人指责罗某的行为。更有网友人肉搜索曝光了罗某的个人信息。之后一条题为“扒车门阻高铁事件再发酵”的信息开始在网络传播。该信息称,罗某的老公是刑警大队长,没有买票,已被公安部免职审查,罗某的行为导致三百趟火车时间重新调整等。经警方调查核实,该信息系谣言。

【议论纷纷】

 

 

 

请综合运用学科观点,任选上述一位同学的说法予以评析。

 

查看答案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越来越丰富,百度百科、知乎等搜索工具,公开课、云课堂、微课等课程资源,猿题库、小猿搜题、作业帮等试题工具……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网络来学习。

有同学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不再需要老师了。”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歌把苔藓这种小小的隐花植物作了传神的描述:苔藓生长于阴暗潮湿、阳光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但并未因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材料二  《苔》这首诗由支教老师梁俊和他在贵州支教的学生小梁送上了《经典咏流传》首期的舞台。梁俊在贵州省新中小学(位于贵州的乌蒙山区,属于国家级特困地区)支教两年的时间里,把一首首经典古诗词谱上曲,教给山区学生传唱,鼓励孩子们:虽然生活在贫困山区,拥有的不是很多,但也不要小看了自己,内心也不能没有梦想,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正是无数和梁俊一样的乡村教师们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让更多山村的孩子们拥抱美好明天,如牡丹般勇敢怒绽!

(1)结合《苔》这首诗,从认识自我、认识生命等角度,谈谈这首诗歌给予你的启示。

(2)结合梁俊支教的经历,谈谈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水是生命之源。据统计:地球只有2.5%的淡水资源能供人类、动物、植物使用。全世界约30—40亿人家中没有安全可靠的自来水。全球每天超800名儿童死于因劣质水引起的可预防性疾病。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数的1/4,被列为世界十三个贫水国之一。

材料二   据人民日报发布: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环境保护,谈谈对水资源现状的认识。

 

查看答案

杨先生乘坐小区电梯时劝阻一名老人的抽烟行为并发生争辩,之后不久抽烟老人突发心脏病离世。老人家属诉至法院请求赔偿。一审判决:根据公平原则,杨先生向死者家属补偿1.5万元。二审判决:杨先生没有侵犯老人生命权的过失和故意,不应承担侵权责任,撤销要求杨先生补偿死者家属1.5万元,驳回死者家属二审诉求。二审判决最大的改动是杨先生完全不用为老人的猝死担责。

此案件二审判决结果发生变化表明

①杨先生劝阻电梯内吸烟是合法的,所以一定不担责

②就是要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③提醒公民与社会不文明现象做斗争时需保护好自己

④司法公正有利于社会风气向好,让见义勇为者敢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