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某校九年级开展社会热点评述活动,同学们围绕2018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高铁扒门”...

某校九年级开展社会热点评述活动,同学们围绕2018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高铁扒门”事件展开了热议。

【事件回放】

2018年年初,一段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罗某为了让丈夫赶上高铁而用身体阻挡高铁车门关闭,经多次劝解仍强行扒阻车门。网民们对罗某行为发出如潮评论,多数人指责罗某的行为。更有网友人肉搜索曝光了罗某的个人信息。之后一条题为“扒车门阻高铁事件再发酵”的信息开始在网络传播。该信息称,罗某的老公是刑警大队长,没有买票,已被公安部免职审查,罗某的行为导致三百趟火车时间重新调整等。经警方调查核实,该信息系谣言。

【议论纷纷】

 

 

 

请综合运用学科观点,任选上述一位同学的说法予以评析。

 

选甲:同意甲的观点。罗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服从社会公共利益;公民应该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对社会负责的公民应遵纪守法;罗某的行为是不自尊、不自爱的表现。 选乙:不同意乙的观点。网友人肉并公开罗某个人信息是违法行为,侵犯了罗某隐私权。公民在强调自身权益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国家的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罗某作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即使罗某的行为涉嫌违法,但是她的人身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 选丙:丙的想法是正确的。面对网络信息,须理性辨别,谨慎传播。网络行为须遵守道德与法律底线。散布网络谣言是违法行为。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秩序需要遇事理性发言,需要共同维护。 【解析】本题选取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作为背景,主要考查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我们运用已有知识,针对题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如果选取甲的观点,我们应该从对罗某行为的危害性的角度进行认识,罗某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一个人利益为重,不遵守规则,危害了公共场所秩序,是不自尊、不自爱的表现,是一般违法行为;如果选取乙的观点进行分析,虽然罗某没有遵守规则,是违法行为,但我们也不应该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因为这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表现,虽然罗某的行为涉嫌违法,但是她的人身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选取丙的观点进行分析,我们应该从“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的角度进行说明,具体运用到的知识主要包括: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该学会理性对待,在网络中“随意跟帖”很可能会触犯到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散布网络谣言是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网络信息,不信谣、不传谣等。这样,根据已有知识,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具体进行分析评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越来越丰富,百度百科、知乎等搜索工具,公开课、云课堂、微课等课程资源,猿题库、小猿搜题、作业帮等试题工具……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网络来学习。

有同学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不再需要老师了。”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歌把苔藓这种小小的隐花植物作了传神的描述:苔藓生长于阴暗潮湿、阳光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但并未因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材料二  《苔》这首诗由支教老师梁俊和他在贵州支教的学生小梁送上了《经典咏流传》首期的舞台。梁俊在贵州省新中小学(位于贵州的乌蒙山区,属于国家级特困地区)支教两年的时间里,把一首首经典古诗词谱上曲,教给山区学生传唱,鼓励孩子们:虽然生活在贫困山区,拥有的不是很多,但也不要小看了自己,内心也不能没有梦想,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正是无数和梁俊一样的乡村教师们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让更多山村的孩子们拥抱美好明天,如牡丹般勇敢怒绽!

(1)结合《苔》这首诗,从认识自我、认识生命等角度,谈谈这首诗歌给予你的启示。

(2)结合梁俊支教的经历,谈谈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水是生命之源。据统计:地球只有2.5%的淡水资源能供人类、动物、植物使用。全世界约30—40亿人家中没有安全可靠的自来水。全球每天超800名儿童死于因劣质水引起的可预防性疾病。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数的1/4,被列为世界十三个贫水国之一。

材料二   据人民日报发布: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环境保护,谈谈对水资源现状的认识。

 

查看答案

杨先生乘坐小区电梯时劝阻一名老人的抽烟行为并发生争辩,之后不久抽烟老人突发心脏病离世。老人家属诉至法院请求赔偿。一审判决:根据公平原则,杨先生向死者家属补偿1.5万元。二审判决:杨先生没有侵犯老人生命权的过失和故意,不应承担侵权责任,撤销要求杨先生补偿死者家属1.5万元,驳回死者家属二审诉求。二审判决最大的改动是杨先生完全不用为老人的猝死担责。

此案件二审判决结果发生变化表明

①杨先生劝阻电梯内吸烟是合法的,所以一定不担责

②就是要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③提醒公民与社会不文明现象做斗争时需保护好自己

④司法公正有利于社会风气向好,让见义勇为者敢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针对课前新闻播报内容,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 新闻1中男子的行为只是心有不甘发泄情绪而已,算不上是犯罪行为

B. 新闻1中男子的行为已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如果触犯刑法则是犯罪行为

C. 新闻2中车上放玩偶的行为如果妨碍了交通安全则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D. 新闻2中车上放置玩偶的行为只要不造成交通事故就不是违法行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