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017莆田质检)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登临怀古,画面暗淡,意中有象,虚实结合。

B.首联以传说落笔,从虚处生发开去,为黄鹤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C.颈联是诗人想象雨后天晴,登楼远眺,亲人相见的情景。

D.诗中“萋萋”一词同“凄凄”意思相近,写出鹦鹉洲上草木萧索凋零的景象。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1.B 2.“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解析】 1.A项中“画面暗淡”表述错误,应该是画面有明有暗;C项中颈联不是想象,而是写眼前之景;D项中“萋萋”不是写草木萧索,而是草木长得极旺盛,故选B项。 2.本诗通过描写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集中表现在尾联中的“愁”字上,本诗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会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B.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到枢纽作用,照应了诗题。

C.三、四两句中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其实是运用了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

D.整首诗基调沉郁顿挫,在对历史的咏叹中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牧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安史之乱”这段历史。

2.诗的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最后一句中的“犹”字。

2.“商女”具体指代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会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B.第二句为第一句的写景交代时间、地点,同时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到枢纽作用,照应了诗题。

C.三、四两句中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其实是运用了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D.整首诗基调沉郁顿挫,在对历史的咏叹中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牧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安史之乱”这段历史。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加线句子所展现的场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谈谈你对加线句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