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会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B.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到枢纽作用,照应了诗题。

C.三、四两句中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其实是运用了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

D.整首诗基调沉郁顿挫,在对历史的咏叹中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牧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安史之乱”这段历史。

2.诗的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D 2.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不同的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而又清幽淡雅的水乡月夜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笼”有笼罩之意,表现了诗人压抑的心境,寄托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解析】 1. D.有误。本诗是诗人看到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和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并非反映“安史之乱”这段历史。故选D。 2.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结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思“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分析,“笼”有笼罩之意,表现了诗人压抑的心境,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最后一句中的“犹”字。

2.“商女”具体指代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会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B.第二句为第一句的写景交代时间、地点,同时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到枢纽作用,照应了诗题。

C.三、四两句中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其实是运用了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D.整首诗基调沉郁顿挫,在对历史的咏叹中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牧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安史之乱”这段历史。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加线句子所展现的场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谈谈你对加线句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烟”“月”“水”“沙”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幽静、惬意的气氛。

B.“夜泊秦淮”揭示时间、地点,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C.最后一句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与愤慨。

D.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2.首句中的“笼”字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叙事抒情,既有离别的忧伤,又含离别的轻松,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

B.后两句以“落红”自喻,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落魄官场的失意与惆怅。

C.本诗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D.本诗构思新颖,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意义。

2.这首诗的加线句子广为传诵,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