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上很受孤立,大家...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妄自菲薄别人,在班上很受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D.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A 【解析】 A.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用作谓语、宾语。“妄自菲薄别人”使用有误; B.跌宕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使用恰当; C.眉开眼笑,意思是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使用恰当; D.目空一切,意思是眼睛里除了自己,就什么也没有。形容高傲自大。使用恰当;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荣膺    螺旋桨    委屈求全    援疑质理

B. 雷霆    金刚石    提心吊胆    人情练达

C. 烽烟    三步曲    不屑置辩    如雷贯耳

D. 脉博    造假账    雕梁画栋    雷厉风行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huán)    (huì)    妄自 (fěi)        吹毛求(zī)

B. (shùn)    (pì)    浮光(lüè)          十寒(pù)

C. (jué)    (liǎ)         由自取(jiù)        断壁残(yuán)

D. 闻(fēi)    (mò)       呱坠地(gū)         铢两悉(chèn)

 

查看答案

请以《慢慢地读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阅读《又见藤萝开》,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日回家路上,透过车窗看到一工厂的墙边一大片紫藤萝花开得正旺,与孩子相约第二天一起去赏花。

②说实话从来没见过如此繁茂如此辉煌的紫藤萝,只是在宗璞和季羡林两位大师的笔下欣赏过藤萝花的壮观。宗璞的那句“花和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催人奋进,季老笔下的藤萝如泣血的冤魂,那样子令人郁闷。但此处墙边花的壮观却令见到的人不由不感叹。

③记得在刚毕业时呆的那所小学校里也有一株藤萝,虽然不大,但也曾细细地端详过花穗外面包着的如小船般的萼片。那时樱花飘落如雨,满地都是粉色的花瓣。树上的花瓣一动也会哗哗而落,草丛里,土地上,都是暮春的影子。这带给人些许伤感与落寞。

④可等你来到那堵紫色的墙边,你立时会感到一种震撼,是什么力量可让那紫色直冲蓝天?看似柔弱的触须弯弯折折,在空中探寻,在移动,如一只只手,想要抓住它能抓住的一切东西,似要把那紫色的瀑布挂上云天。顶上看不见枝叶,只是那紫色的花穗串串相连。上面的花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白光,下面的是深深的紫。开的半开的各个不同,带给人新的希望。有的花枝在空中缠在一起,形成一道紫色的花墙,透过缝隙能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⑤孩子在前面一边喊一边指挥我拍,一会儿说这串好,一会儿说那片更壮观。一会儿又摘了一串叼在嘴里好似长了紫色的胡须,令人莞尔一笑。成片的瀑布形成一道道拱形的花门,你也看不出到底是哪棵树上的花串,只是隐约能看得出一道蓝色的栅栏掩映在绿叶间。

⑥这道紫藤萝大约二三十米长,但不知何故,地上也有很多散乱的花枝,紫色花串恹恹着,显得楚楚可怜。一穗穗的花被砍断虬枝就那样渐归于尘土。而树上的却是那样灿烂夺目,形成一条条紫色的大瀑布。彼此在空中舞着荡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他们生命的活跃。

⑦那些虬枝看起来并不茁壮,纤细的枝条随地势攀缘,栅栏上,电线杆上,甚至它旁边的雪松上,它兄弟姐妹的身上,只要可以攀爬的地方,它都愿意去尝试着开辟。那些散乱在地上的也许就因为攀爬错了地方被谁逮个正着,最后惨遭杀戮的吧。你有时几乎不知道那些大瀑布般的花穗是从哪儿伸出来的?因为那些枝干看起来那么柔弱,它何以有那么巨大的能量?那也许就是生命力的神奇与魅力吧。

⑧我们边走边看边拍,总感觉在这紫藤花架的长廊下眼里只有花的可爱与美丽,其他暂时都不复存在。似乎一串比一串漂亮,一朵比一朵喜人,你恨不得把所有的花儿全部摄于你的镜头里,收入你的眼睛里,藏在你的心怀里。那份美让你觉得生真是一种壮观的绚丽!你怎能不热烈地欢呼,不热情地赞颂,不高傲地歌唱?

⑨你仔细看每一朵花,如蝶儿翩翩起舞,在绿叶的掩映下摇曳,似跟谁闪着媚眼,只要你喜欢,一定会读它千遍也不厌倦的。你满心欢喜着调整好镜头,把那份光与影摄成自己心仪的图片,那种快乐是无以名状的。

⑩又见藤萝开,幸福属于灿烂的鲜花,也属于爱花爱生命的每一个人。即使天阴晴不定,你也不会被阴霾所覆盖!

1.根据所给示例,梳理文章内容。

见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第④节加点词“一切”“只是”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⑧节划线句子改为“你一定会热烈地欢呼,热情地赞颂,高傲地歌唱”好不好?为什么?

3.第②节为什么要提及宗璞、季羡林两位大师笔下的藤萝花?

4.第③节与链接材料在叙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表达作用上有什么不同点?

(链接材料)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宗璞《紫藤萝瀑布》)

相同点:

不同点:(本文)

(链接):

 

查看答案

阅读《给孩子们种下爱读书的“种子”》,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十分重要,只要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造福一生。从这个方面讲,读书应当从娃娃抓起。

②在古代,人们十分重视读书从娃娃抓起。由于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古人重文轻理,更注重孩子从小读书。比如,在宋朝,公办小学要求8岁的学生能够“诵一大经”,10岁能“诵两大经”,12岁能“诵三大经”。难怪大诗人杨万里说:“舟中一日诵一首,诵得遍时应得归。”为了从小多读书,古代还出现了匡衡“凿壁偷光”读书、车胤“囊萤夜读”等许多爱读书的小事故。不仅如此,古人也注重亲子阅读。这从流传至今的《井梧吟》这首诗的来源就可以看出。唐朝薛郧把女儿薛涛视为掌上明珠,从小教她读书、写诗,才有父亲的上两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和女儿当场应答的下两句“枝迎南北鸟,也送往来风。”薛涛后来成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

③再说,外国早就重视读书从娃娃抓起。比如,在德、美、英、法等发达国家,政府都有相应渠道直接推动儿童阅读。无论是美国的《阅读卓越法》,还是韩国的《读书文化振兴法》等,都是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和引导儿童阅读。还有芬兰的家庭从孩子出生起,父亲就在家读故事、念报、讲童话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家庭教育里种下爱读书的种子。

④可见,读书应当从娃娃抓起。那么,如何从娃娃抓起呢?

⑤除了国家立法推进以外,一方面,应当打造阅读环境,推进幼儿早期阅读。另一方面,弘扬亲子阅读文化。既不要父母一律学习“孟母三迁”,也不要父母一律当“唐僧式”妈妈,可以身体力行地在家陪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公共图书馆共读等等,从而掀起亲子阅读高潮。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2)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唐僧式”有何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