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憩一下,...

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憩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

(2)小桃树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

(3)现在只有三个疲惫、赢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冰雪荒原。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宁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5)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6)马革果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1)____改为______ (2)____改为______(3)____改为______

(4)____改为______ (5)____改为______(6)____改为______

 

(1)憩 葺 (2)委 猥 (3)赢 羸 (4)宁 凝 (5)颠 巅 (6)果 裹 【解析】 同音易错字: (1)憩,休息。葺,用茅草覆盖房顶。现泛指修理房屋。修葺,修理(建筑物)。 (2)委,本义是顺从,引申义有托付、舍弃、推卸、堆积。猥,本义狗叫声,引申义有苟且,鄙陋,下流。猥琐,举止扭捏、拘束、不自然;或形容人体貌、气质不佳。 (4)宁,平安,安定。凝,注意力集中,屏息凝神,意思是聚精会神,屏住呼吸。 (5)颠,颠簸。巅,山的最顶峰,高山之巅,意思是山的最高峰的最高处。 (6)果,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裹,缠绕,包扎,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形近易错字: (3)赢,本义指获利,也可指利润。羸,瘦,疲劳。羸弱,瘦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寻十余里无迹。(纪昀《河中石兽》)

(8)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9)《陋室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题二:

一场疫情,老师从上课不能接听手机到成了主播和网红,学生从上学不得带手机到离了手机不能上课。一场疫情,摆摊的从被城管到处追着撤摊儿到被城管热心请回摆摊并热情服务。

疫情中,你发现哪些颠覆你过往认知的人和事,以“在疫情中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体裁不限。(2)题目自拟,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写作

微笑,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给人带来信心。人生从来没有永远平坦的道路,也从来不会有一帆风顺的生活,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微笑面对。

请以“微笑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各题。

吴家羊肉

①吴家羊肉是睢州城的传统名吃,由百年老汤卤制,恰到火候,不膻不腻。吴老贵数十年如一日,推着他的红漆独轮羊肉车子,在老地方卖肉。

②李木匠和张瓦匠是同住一条巷子的匠人。李木匠擅长雕刻,镂空屏风是他的拿手绝活。张瓦匠有的是力气,砌墙造屋也算得一把好手。两人同在张公馆做事,月底发放工钱,东家特意提出,每人奖赏二百文铜钱。

③两人领了工钱,说笑着往家里走,李木匠一抬头,看到吴老贵的羊肉车子。一看见羊肉车子,李木匠便想到家中的老母。他走近前,说道:“买半斤羊肉!”

④吴老贵问道:“是侍奉双亲还是妻儿食用?”

⑤李木匠说道:“家中老母口馋得紧,老是记挂着吴家羊肉,絮叨着多日不曾食用过了。今日领了工钱,不能再亏待老母了!”

吴老贵频频点头,揭开白色棉纱罩着的羊肉墩子,操起宽阔的片刀,只见片刀上下摆动,刀下的肉片如梅花飞落,薄如纸削。吴老贵将切下的羊肉用淡黄色的荷叶包了,递给李木匠。

⑦一旁,张瓦匠说道:“我也买半斤羊肉!”

⑧吴老贵问:“你也是侍奉父母?”

⑨“不不!”张瓦匠如实说道,“我大哥承继了先辈的几间老屋,父母归大哥一人赡养,与我毫无牵扯了。只是,我每日归来,妻儿都跑出老远迎接,着实令人怜惜!”

⑩吴老贵点头,切出羊肉,称量过后递与张瓦匠。

⑪离吴家羊肉约二十多步远便是老汪的烧饼炉子,李木匠过去,招呼老汪把羊肉夹三个热烧饼。老汪说一句“好咧”,便把三个热烧饼剖开,将羊肉分成三份夹在烧饼里面。

⑫张瓦匠见了,说道:“我也夹三个热烧饼!”

⑬老汪掂掂羊肉,说道:“你带来的这些羊肉,夹三个热烧饼就有些分量不足了,烧饼瘪瘪的,填不饱。”

⑭张瓦匠问道:“当真?”

⑮老汪很自信:“这么多年生意做下来,手就是秤,一斤之内的物件,上手就能估个八九分!你这点儿羊肉,的确不够夹三个饼子的。”

⑯张瓦匠甚是纳闷:“同样是半斤羊肉,李木匠的能够填饱三个热烧饼,我的怎么就填不饱了?”

⑰老汪摊开手:“这我就不太清楚了!”

⑱“我去找卖肉的吴老贵!”

⑲张瓦匠提着羊肉一溜小跑来到吴老贵的羊肉车子前,怒气冲冲地盯着吴老贵,手指着羊肉,气得说不出话来。吴老贵倒是不慌不忙,底气十足:“重新称量一下就是,如果缺斤短两,你当场把羊肉车子砸了!”

⑳吴老贵这么一说,张瓦匠有些平静下来,犹豫着把羊肉放在秤盘里。吴老贵把秤砣的细长绳子定在半斤的秤星儿上,提起秤,让张瓦匠一看究竟。

㉑不多不少,足足半斤,秤杆高高翘起。

㉒张瓦匠一时无语,继而问道:“我有一事不明,同样是半斤羊肉,为啥李木匠的能够填饱三个烧饼,我的却填不饱?”

㉓吴老贵笑了:“俺吴家羊肉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买肉孝敬双亲的,称量过后,便再添一些进去,是俺吴家羊肉对孝道人家的心意;若是妻儿食用,足斤足量,便不再添加一些了!”

㉔张瓦匠深思良久,向吴老贵深深鞠了一躬,离去。

1.以“张瓦匠”为陈述对象,将下列表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人物心情

领钱为妻儿买羊肉

发现羊肉分量不足

怒气冲冲

知道真相鞠躬离去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吴老贵频频点头,揭开白色棉纱罩着的羊肉墩子,操起宽阔的片刀,只见片刀上下摆动,刀下的肉片如梅花飞落,薄如纸削。

3.小说以“吴家羊肉”为题,有什么作用?

4.写出小说第㉔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别分析其作用。

链接材料: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杨绛《老王》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爬上楼顶的男孩儿

蓝 月

   (1)我把车子开得飞快。我时不时拿眼睛橫一下副驾驶座这个叫陈小雨的孩子。小家伙似乎有点不安,一会儿玩玩手指,一会儿又将眼神飘向窗外。哼,你也有怕的时候?

   (2)你说现在的孩子玩什么不好,居然要玩爬楼顶的危险游戏,这不是给我们警察添乱吗?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处理?这个孩子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爬楼顶玩。最可恨的是,这孩子居然对我说,明天的新闻上别忘了写上他的名字。

   (3)同事小马怒气冲冲把陈小雨带到我办公室。也难怪小马会生气,这孩子爬楼顶爬出瘾来了,开始几次还有点害怕,低着头不敢吭声,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4)我拉着陈小雨走到外面。我用很温和的口吻对陈小雨说,小雨,你告诉阿姨,你为什么要去爬楼顶呢?你那样做很危险的,如果你有什么闪失,你父母该会多担心呀!陈小雨低下头不说话。我一看有戏,继续开导。小雨,你爸爸妈妈一定是在外面打工吧?他们肯定也不希望你有事。你好好上学,爸爸妈妈在外面才能放心。陈小雨还是不吭声,但是我看他的眼神已经不再抗拒。我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孩子家里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啥也听不见的奶奶,这孩子蛮可怜的。

(5)我拍了拍陈小雨的肩膀说,你有什么难事,尽管和阿姨说,阿姨一定帮你。好不好?我的眼睛看着他,眼睛里装满了十二分的真诚。小雨终于抬起头看了看我,但是又立马低下去了。我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我还是无法走进孩子的心。我再次拍了拍小雨的肩膀,站起身准备离开。阿姨,你说我妈妈会看到我爬楼顶的新闻吗?

   (6)我看向小雨,发现他正忽闪着眼睛看着我,眼神深邃,如一口望不见底的深潭。这样的眼神不该出现在一个九岁孩子的眼睛里。我的心猛然疼了,这孩子一定是想他的妈妈了。他是希望妈妈看到新闻后,回来看他。小雨,阿姨负责帮你找妈妈,阿姨保证,一个星期之内,帮你找到。但是,你要保证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吗?我抿着嘴认真地看着小雨,等待小雨。终于小雨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没有辜负小雨的期望,我为小雨带来了他妈妈的亲笔信。小雨的妈妈在信中说,让小雨好好学习,她外边为小雨挣取学费,以后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小雨在生活上需要什么,尽管写信告诉她,她会寄过来。

   (7)小雨看到信,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兴,相反眼神很复杂。我拍了拍小雨的肩膀,说,你要体谅你的妈妈,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如果你不嫌弃, 让阿姨来做你的好朋友,好不好?小雨不相信地看了看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小雨腼腆地笑了。我松了口气,这孩子的心结开始松动了。

   (8)从此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牵挂,那就是小雨。从小雨的眼神中,我也看到了他对我越来越信赖和依恋。他变得越来越开朗,每次都会和我分享他学习的进步。

   (9)我问小雨,小雨,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要和你一样当警察。小雨毫不犹豫地说。我开心的说,好,那你更加要努力学习呀。我一直伴着小雨一路成长,帮着照顾他的奶奶。而小雨的妈妈铁打不动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寄生活费。十年后,小雨真的顺利地考上了警察学校。

   (10)看着已经长成帅小伙的小雨,我想是时候该告诉他一切了。

   (11)阿姨,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12)好啊,小雨,你说吧。没想到这孩子也有事要告诉我。

   (13)身穿制服英姿飒爽的小雨,向我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谢谢阿姨像妈妈一样陪伴呵护我,没有阿姨就没有我今天的小雨。我知道,所有的信都是阿姨写给我的。我的妈妈在那年就去世了,但是我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很愤恨命运对我的不公,我爬上楼顶,就是为了和我天堂的妈妈更近一些。当我看到那些人都兴奋地看着楼顶上的我的时候,我心里面的愤恨就更深了,于是就想戏弄他们一下,看到这么多人为我忙碌,还有记者扛着摄像机赶过来,我找到了恶作剧的满足,看到警察被我气个半死的样子,我就想笑。阿姨,是你治好了我的心病,让我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我立志当警察就是为了像你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我帮助的人。

    (14)小雨,阿姨为你高兴。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我”因小雨经常爬楼顶而开导他

发展

高潮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腼腆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段“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一句中, “我”为什么不用说了?小说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