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

阅读下面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

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比如,救治感染患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又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3月17日,按照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组织援鄂医务人员分批撤离的总体安排,眉山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30名队员在完成38天的辛勤工作后,随省援鄂医疗队从武汉返回四川。3月20日,我市市疾控中心的李杰和仁寿县疾控中心的范文成随四川省第二批援助湖北疾控队在武汉洪山区连续奋战33天后,也胜利凯旋。

目前,根据省卫健委的统一安排,援助湖北返川队员在仁寿县相应地点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隔离休养。队员们表示,隔离休养期间将毫不放松,慎终如始,积极锻炼身体,做好个人防护,期待顺利重返本职工作岗位。

(摘编自“眉山市卫生健康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完美诠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

B.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5G网络全覆盖,得益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C.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具有超高的传播速率和致死率,我们不得不重视。

D.疫情防控不是单个人或是单个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

2.根据材料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面对疫情防控,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答出三点即可)

3.阅读材料三,请你为30名眉山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字数50字左右。

 

1.C 2.示例:①坚持科学的态度,相信科学的方法,做好协同配合。②加强自我保护,做好个人卫生工作。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④不信谣,不传谣,弘扬青春正能量。 3.示例: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你们是冬日的一缕阳光,你们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你们就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解析】 1. 根据材料二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为1.4至2.5……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 ”可知“新型冠状病毒”的致死率不是很高,C项中关于“致死率”的表述有误。故选C。 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做法。关于疫情防控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三第二段,可以结合材料中“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结合生活实际,从相信科学、措施得力、注重细节、关注时局等几方面来概括即可。示例:①在家若有感冒,发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不可耽搁,若有异常,需隔离14天来确诊。遵守医护人员的要求,听医嘱,加强自我保护,不给国家添乱。②在疫情期间,我们学生应认真学习,查漏补缺,多写作,多阅读。积累词汇为学习做充足的准备,为以后创造一片新天地打下良好的基础。③不信谣,不传谣。 3.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颁奖词的能力。给某人写颁奖词,一般要概括出这个人的典型事迹和精神品质等。在表达时,可以采用对偶或排比的修辞,意思要连贯,不能有语病。本题是给一个群体写颁奖词,所以注意人称。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示例:看不见你们的眼,你们的目光却那么温暖;看不清你们的形象,你们却把大爱传遍人间。病毒肆虐,生命在祈盼,你们是一叶扬起希望的风帆。众志成城你们为先,危难时刻你们冲在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老王》选段,完成各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我没再多问。

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对文中划线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

B.“僵尸”这里是夸张,写出老王死之前消瘦无力的情形,作者内心隐隐作痛。

C.“吃惊”这里是作者看到老王现在的样子感到异常惊讶,也侧面写出老王病情严重。

D.“强笑”勉强做出笑容。写出老王给“我”送鸡蛋、香油,我很感激,但“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不愿意搭理他。

2.对“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

B.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很紧张,所以才数不清具体的数目。

C.在我看来,这份情谊弥足珍贵,是无法用鸡蛋的具体数目来衡量的。

D.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3.下列有关《老王》主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

B.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只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

C.杨绛回忆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展现特殊年代中闪光的人性之美,讴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不幸者的悲悯以及对自身的反省。

D.《老王》一文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娓娓讲述老王的故事,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叹惋和欢娱。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句子。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已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⑤《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夜归丁卯桥村舍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2.整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文]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苏轼《天石砚铭(并序)》)

(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温莹:温润晶莹。③铿然:声音响亮有力。④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⑤先君:这里指苏洵。⑥祥:吉祥之兆。⑦主:以……为主,着重于。⑧顾予安取:那我取法什么?⑨当涂:地名。⑩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 (出名) B.无案牍之劳(形状)

C.石(奇异) D.砚不复得(寻找)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B.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C.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D.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以山水作类比,说明山水出名是因为有龙有仙,由此得出陋室因为主人德馨而“不陋”的观点。

B.甲文中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C.乙文中“以付迨、过”表现了苏轼把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也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D.甲文刘禹锡以“德”为重,但“形”的好坏在他看来无足轻重。天石砚“形”的缺陷却令苏轼遗憾,他认为形比德更重要。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查看答案

抗疫期间,有许多抗疫“硬核”标语在网络刷屏,同学小强也搜集到一条身边的“硬核”标语: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你觉得这条标语好吗?请联系实际生活发表对这条标语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