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夜归丁卯桥村舍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2.整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1.宁静的氛围。作者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2.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想归隐;④回家并且另有理想生活选择的自得、喜悦或满足。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及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诗句,理解诗歌的意境,分析其写作手法的技巧及表达效果。本诗中“桥响犬遥吠”写出了月夜下桥的声响和远处的狗叫声,衬托出了夜晚的宁静。这种以声衬静的写作方法,更能表现出月下村舍的宁静氛围。 2. 此题考查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悟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根据诗中的景、物、意象来揣摩诗人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来体会;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诗人月夜归丁卯桥村舍,听见桥响犬吠,看见紫蒲红叶,归家的愉悦心情油然而生。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的轻松和满足。诗人自来就有回家的打算,心愿终于得到满足,摆脱了官场俗务得以归园田居。作者为“太和六年进士”,还“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他为什么要写“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不外乎是对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想归隐,从“南湖二顷田”来看,退路都有了,“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也就有了。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打算弃官回家从事耕耘的愿望。这样的愿望是作者置身丁卯桥村舍如画美景中,为诗意般田园境界吸引后感情的自然流露。据此可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文]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苏轼《天石砚铭(并序)》)

(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温莹:温润晶莹。③铿然:声音响亮有力。④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⑤先君:这里指苏洵。⑥祥:吉祥之兆。⑦主:以……为主,着重于。⑧顾予安取:那我取法什么?⑨当涂:地名。⑩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 (出名) B.无案牍之劳(形状)

C.石(奇异) D.砚不复得(寻找)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B.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C.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D.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以山水作类比,说明山水出名是因为有龙有仙,由此得出陋室因为主人德馨而“不陋”的观点。

B.甲文中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C.乙文中“以付迨、过”表现了苏轼把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也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D.甲文刘禹锡以“德”为重,但“形”的好坏在他看来无足轻重。天石砚“形”的缺陷却令苏轼遗憾,他认为形比德更重要。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查看答案

抗疫期间,有许多抗疫“硬核”标语在网络刷屏,同学小强也搜集到一条身边的“硬核”标语: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你觉得这条标语好吗?请联系实际生活发表对这条标语的看法。

 

查看答案

长期以来,眉山市街头屡见车让人的情形,极大地减少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下面是一段赞美礼让行为的语段,请仿照划线句子,将内容补充完成。

“礼让”之风吹起,和谐之水奔走。礼让,宛如滋润根须的甘露,让善意的大树巍峨挺拔;礼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眉山三苏祠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

B.随着眉山市各学校科学制定了疫情期间教学和管理方案,使同学们在家学习有了科学指导。

C.眉山师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获奖师生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能否珍惜水资源,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B.做一件事,忠于一件事,心无旁骛,便是对职业的尊敬。

C.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 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