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沉醉在______________的世界里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

题目:沉醉在______________的世界里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范文: 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 翻开泛黄的书卷,闻着沁人的墨香,一个个故事自远方翩然而来。乍一看是白纸黑字,细品竟发觉,这墨香中藏有大千世界。 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犹如在黑暗中追寻丝丝明亮的光,令人希望无限;犹似荡漾在碧波涟漪的小舟,让人纵情其中;恰似漫步于春暖花开的小径,使人身心快活。书香的世界,令我痴迷,让我陶醉。 一个人,一杯茶,一卷书。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了无生气的朱门顿时欢声笑语不歇,大观园里,众姐妹的失态让我捧腹大笑;“一派白虹起,干寻雪浪花”,水帘洞前珠帘挂壁,群猴的自由嬉戏让我羡慕不已。名著中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宋江的愚忠报君、江姐的宁死不屈、简爱的自尊自强,都如皮影戏一般生动迷入;名著的情节个个有趣鲜活,封神谱三教纷争、通天底下无清官的官场现形、桃园中的三结之义,节节恩怨分明… 沉醉在名著的世界里,我如同迷恋河海的船夫一般,摇橹畅游。 阳光缕缕,伏在泛黄的古诗卷里;指尖划过,有阵阵墨香扑鼻而来。 仿佛古曲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看,是谁呀,于秋风乍起时煮酒,想要消除内心比舟还重的愁?是谁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于诽谤讥嘲中露出一身傲骨?听,“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那是于谦忧国忧民的呐喊;“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那是秋瑾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我始终认为,古诗词就是一坛美酒,常常让我丢魂失魄,不能自拔。 你若用心品读,用心感悟,定会发现,藏在书香里的世界惊艳、绚烂。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我早已深陷其中。 轻合书卷,还有一抹书香,缭绕不绝;还有一份沉醉,余音不散。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这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中已知信息有“沉醉”“在”两个词,审题时首先明确此题暗含主人公“我”,应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沉醉的事、物、景、情等。其次,“沉醉”的意思是大醉,多用于比喻。“沉醉”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热爱、迷恋,是我们全身心投入时的一种忘我境界,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这就告诉我们,要写出这些事、物、景、情给予“我”的强烈体验或感受。“在”表明了“沉醉”的对象,要求我们既要写好所“沉醉”的对象,也要写出“沉醉”的过程和体验。最后,要在补题上体现自己的思考和特色,如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如果有刻骨铭心之事,可补“那件事儿中”“母爱的温情中”等;补题时要以立意新为前提,补题以“切入点”上策,如补成“一份奖励里”“那个眼眸中”等,就容易写实、写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表面上是写月亮的移动,实际上是写作者的内心世界。试分析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什么?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至若春和明                (2)斯人,吾谁与归

(3)尝于邸中假山              (4)王强使视之

2.翻译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3.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要如何留念,才不枉此生

①一次生病,医生让照一张头颅的CT片子。于是我得到了一张清晰准确的自己头骨的照片。我注视着它,它也从幽深而细腻的灰黑色胶片颗粒中注视着我,很严峻的样子。

②头颅有令我陌生的轮廓。卸去了头发,撕脱了肌肤,剔除了所有的柔软之物,颅骨干净得像刚从海中捞出来的贝壳。突然感觉到很熟识,仿佛见过似的……不久以前……我记起了博物馆,那里有新出土的类人猿头骨化石。夹进了几十万年进化的果子酱,颅骨还是像两块饼干似的相似。造化可真是一位慢性子。假如我的头骨片落到一位人类学家手里,便可以十分精确地分析出我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它携带着我的密码信息,脱离我而孤零零地存在着。医生读着它,却作出我是否健康的结论,它似乎比我还重要。

③我细细端详它,仿佛在鉴赏一件工艺品。实在说,这个物件是一个绝作。斗拱飞檐,玲珑剔透,为人体骨骼中最精妙的片断。不知多少稻麦菽粟的精华,才将它一层层堆砌而起;不知多少飞禽走兽的真髓,才将它润泽得玉石般光滑。阳光中的紫色,馈赠它岩石般的坚硬;和煦的春风,打磨它流畅的曲线。我感叹大自然的精雕细作。用山川日月、金木水火、天上地下、风云雨雪的物质魂灵,挑选着,拼凑着,混合着,搅拌着,一轮又一轮地循环……终于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齿轮磨合中,缝缀镶嵌起了无数颗头颅,其中一颗属于了我。

④我不由得伸手弹弹自己乱发覆盖下的头骨,它发出粗陶罐的响声。这是一个半空的容器,盛着水、细胞和像流星一样游走的念头。念头带着阴电和阳电,焊接时就散发出五颜六色的蛛丝,缠绕在一起,像电线似的发布命令,驱使我具有各式各样的举动。正是这些蝌蚪一样活泼的念头,才使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罐子里的水会酸腐,那些细胞会萎缩,但文字是不会生锈不会腐烂的,它们比有生命的物体更有生命。它们把念头们凝固下来,像把混浊的豆浆压榨为平滑的固体。人人都公有的文字,经过特定的组合,就属于了我。组合的顺序就是一种思索。

⑤我望着我的头颅,因为它是思索的宫殿,我不得不尊重它。它却不望着我,透过我,它凝望着遥远的人所不知的地方。它比我久远,它以它的久远傲视我今天的存在。但我比它活跃,活跃是生命存在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但和文字比起来,无论现在的活跃或者将来的久远,都黯然失色。骨骼算什么呢?甲骨文不正是因为有了文,才神圣起来,否则不过是一块烤焦的兽骨!文字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符咒,使我们得以知道一只只水罐曾经储存过怎样的五彩念头。罐子碎了,水流空了,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念头组合却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在智慧的夜空勾勒着永不熄灭的痕迹。

⑥我注视看我的头颅,递给它一个轻轻的微笑:我们都有完全不复存在的那一天。那时候,证明你我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到哪里去寻找?制造念头吧!那些美丽的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的念头,假如它们真的充满睿智,假如它们真能穿越时代的雾海,它们的羽毛就会被喜爱它们的人保存。

(作者:毕淑敏。有删改)

1.阅读第③段,说说为什么“这个物件是一个绝作”。

2.结合前后文,说说第⑤段中“我不得不尊重它”的理由。

3.说说下面比喻句所要表达的意思。

罐子碎了,水流空了,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念头组合却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在智慧的夜空勾勒着永不熄灭的痕迹。

4.结合文章主旨,说说题目“要如何留念,才不枉此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汝州市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某校一个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家”“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设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那一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百善孝为先     C.天道酬勤

__________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家风]请根据提示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

上联:长辈言传___________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