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塑造历史人物形象时,并不刻意...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塑造历史人物形象时并不刻意地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似而是重视情感的感受与体验。

B. 有了高铁南来北往的游客可以相约“赏樱”好时光共赏落英缤纷一起接受大自然的馈赠

C. 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D. 平凡生活中常有一些情感不能自已令我们微笑着俯下身去细细清点飞珠溅玉般的回忆诉说对生命的感激。

 

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C项,俯仰生姿:意思是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这个词与“躺在草地上”相矛盾,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据此,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_____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jué jiàng______挺立的一种树!

(3)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qián zī àn zhǎng_______——“单调”

(4)若不是miào shǒu ǒu dé______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2)中原乱___________________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3)晏殊在《浣溪沙》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怅惋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5)请把李清照的《如梦令》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提示,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事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得少于600字的文章。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4.要求书写规范,字乱者酌情扣分。

 

查看答案

红布条

她来的时候,他在擦他的小号。她看了他一眼,就去连长那里报到去了。

她的到来,对这帮男性公民们来说无疑是头号新闻。几个被硝烟熏得像黑猴般的战士像看外星人一样目送着她从坑道这头儿走向另一头儿;坐在一起打瞌睡的人都站了起来,几个人还因为神情专注而被手里燃着的纸烟烧了手,样子很是好笑。

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也没有人打听她的名字。大家只知道,她是上边派来的卫生员。她的头上扎了根红红的布条儿,时间一长,大家便叫她红布条儿。

很多人找红布条儿说话。

红布条儿偏偏爱和他说话。

很多人都不明白,她怎么喜欢和他说话?他们的疑惑不无道理,因为他是个哑巴。

很多人不屑:“哑巴嘛,除了吹吹号,还能干什么?”

那是一场恶仗。敌人的飞机下冰雹一般把一枚枚炸弹倾泻下来,不远处敌人碉堡里面的重机枪子弹号叫着飞过掩体。不断有请求炸碉堡的战士冲上去,又倒下去。

掩体里,连长和他都负了重伤。她是卫生员,她知道他和连长都需要马上输血。然而现实往往令人遗憾:她手上只有一瓶血浆和一枚输血针头了。连长已经深度昏迷,他仍然清醒。

她拿针头的手有些颤抖。然而最终,在他和连长之间,她没有选择他。

他看着她把那枚输血针头插进了连长的身体。看着血一滴滴流入连长体内,她捋了捋头发,怯怯地看了他一眼。

他挤出一丝笑,虽然勉强,但很平静。

他艰难地抬起手,比画了几下,她明白了,她把头上那根红布条儿解下来递给他。他费力地把它塞进了内衣口袋。

他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她知道属于他的时间不多了。然而就在些时,他竟然抱起炸药包艰难地爬也了掩体。

她突然明白了。她也爬了出去。

他们两个艰难地爬向了敌人的碉堡。后来一齐用力把炸药包顶在了碉堡口,再后来就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炸响......

有人看到,一根红红的布条儿,从半空中袅袅飘落下来......

残阳如血。负责清理战场的战士把一把小号和那根红红的布条儿交给了连长:“报告,除了这些,其他什么都没找到。”

上边来了人,来人轻轻地告诉连长:据我们了解,他们是一对夫妻。

连长雕塑般地站住了。

有人悄悄告诉连长说,连长我们走吧。

连长未置可否。有人看到,连长把那红红的布条儿紧紧系在小号上,紧紧地......

1.“红布条儿”在文中起____作用。“很多人找红布条儿说话”,这句话中的“红布条儿”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

2.文章第二段写了战士们对女卫生员到来的种种反应,有什么作用?

3.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她拿针头的手有些颤抖”,为什么会“颤抖”?

(2)“她突然明白了”,“明白”了什么?

(3)“连长雕塑般地站住了”,为什么是“雕塑般”的?

4.这篇文章多次运用制造悬念的手法,试举一例。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查看答案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2)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3)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14、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5)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6)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1.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2.选文第(3)段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为什么举了两个例子?

3.选文第(5)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2)段到第(5)段的顺序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