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①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①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③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④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⑤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⑥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根据网络文章改编)

1.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B. 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C. 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

D. 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 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 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3.假如你目前也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学完本文,你打算如何克服这种症状?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1. D 2. C 3. 积极参与户外运动,重拾自然之美;参加社区公益或爱心活动,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参加朋友聚会,多跟他们“面对面”交谈,畅谈人生。 【解析】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D中原文是“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此句不能说明“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只是说明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喜欢玩手机、依赖手机而已,所以D选项理解错误。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C项“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错。应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3.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并能联系实际写出克服这种症状的具体做法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赘婿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危亡/年九十

C. 政卿大夫/相而去

D. 使诸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文中的淳于髡和齐威王各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行乱其所为______

(2)曾益所不能______

(3)而后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卑贱的事例作为论据,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B. 文章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 文章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及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D. 文章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查看答案

阅读新闻,按要求答题。

《跨进新时代·诗歌颂祖国》石子义龙的传人现代诗歌朗诵选集百场巡演首场12日在广东星海音乐厅开启,巡演由石子义发起、百莲凯集团共同举办。

晚会现场为观众打造了一场集视觉、文化、慈善于一体的艺术盛宴。现场不仅有唱响广州亚运会的男高音歌唱家傅春华、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游佳佳,以及多位青年朗诵家等,齐聚亮相,也邀请十名越战老兵出席,致敬时代英雄。

石子义表示,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结晶,本次诗歌巡演的目的之一正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唤起人们对于诗歌的喜爱。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5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诗歌”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从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组成的选手。(去掉“选手”)

B. 目前,“兰州牛肉面”已走向海外并遍布全国,产值近千亿元,成为“中华第一面”。(将“遍布全国”与“走向海外”互换位置)

C. 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追求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在句末加“的作用”)

D. 国家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观点是遏制房价飞速发展的重要结果之一。(将“遏制”改为“阻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 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

C. 班会课上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陷入了沉思。

D. 今天是哥哥18岁的生日,妹妹端起酒杯说:“哥哥,今天是你的寿诞,祝你长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