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思想、感情、态度等,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把爱表达出来,你会被更多...

思想、感情、态度等,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把爱表达出来,你会被更多关爱包围;把幸福表达出来,你会感受更多幸福;把失意表达出来,你会获得真诚帮助……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成长更顺利,生活更美好。

请以“      需要表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字数600字以上,不得抄袭套题。

 

范文: 爱需要表达 “丫头,近来学习怎么样?”“还行,爸爸,您什么时候回家?”“哦——近来有些忙,厂里不准请假,我尽力抽出时间吧……” 老爸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我早已不耐烦地挂了电话,不回来就不回来,过完年,爸爸就出门打工了,现在我都快中考了。难道打工挣钱比我还重要?有时,我竟有些恨他。 我踱到窗前,天边晚霞呈现出血一般的颜色,一只只鸟儿扑腾着翅膀,弥散在天边,它们应该是匆忙回家了!头顶的浮云无意东西地飘荡,像雨打过的浮萍,又像没家的孩子。我的眼角竟有些湿润,眼泪一颗一颗地滚落在脸庞。 “铃——”下晚自习了,望望窗外,已是皓月当空,我漫不经心地走出校园。一阵风吹过,梅雨季节的天气竟有一丝凉意,我紧了紧衣裳,不远处一盏街灯发出昏暗的光,灯下木桩似的站着似曾熟悉的一个人。走近一看,竟然是爸爸——灯光下,爸爸左手拖拉着巨大的行李箱,右手插在脏兮兮的裤兜里,分辨不清颜色的衣领在风中颤抖着刺着我的眼,乱蓬蓬的头发无规则地耷拉在黝黑的脑门上。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堵着一样难受…… 我急忙奔过去,拉起爸爸的手。爸爸先是一愣,然后咧开嘴笑了:“丫头,你长高了,也瘦了。走,回家!”“爸爸,我想你了,这次回来就不要再出门了。”爸爸身子明显一震,我的心也不由一沉。 片刻,爸爸用大手拍了拍我,嗫嚅着说:“爸知道你快要中考了,就强请了几天假,专门回来陪你……我又何尝不想一直陪着你们娘俩呢?可是家里负担重、开销大,我不出门打工怎么行啊?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呀!”抬起头,我蓦地触碰到爸爸那黯淡的眼神,我的心忽然仿佛被一只手死死地抓住,揪得生疼,爸爸你为何变得如此憔悴? “嗯,我一定好好学习,也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爸爸,你在外打工辛苦了,我们一家人都爱你!”我不再迟疑,一头扎在爸爸的怀里,对不起,但愿这一切不算迟!爸爸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眼神焕发出特有的光彩,盯着我看了许久,我害羞地低下了头。过了好长时间,爸爸才吞吞吐吐地说了一句:“好丫头,爸爸,我……我也爱你!” 悠长的街道里传来我们父女开心的笑声。我从没有想到,一向让人不敢亲近、严厉的爸爸也有如此爽朗的笑声。这笑声,让我深深地明白——爱是需要表达的。 路上,我们紧紧地依偎在一起,路灯将爱的影子拉伸得好长、好长…… 【解析】 作文标题“ 需要表达”。审题没什么难度。关键是填充文题。补全题目常用方法是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如横线上可填“爱”“幸福”“态度”“友情”“快乐”“理想”“感恩”“失意”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对《水浒》中人物的点评,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

A他性格直爽,豁达明理,侠肝义胆;他拳打镇关西,巧救金氏父女;他打抱不平,大闹野猪林;他在战斗中总是勇往直前。

B他武艺高强,景阳冈打虎,威震天下;他性情刚烈,疾恶如仇,为兄复仇斗杀西门庆;他有恩必报,为报答施恩醉打蒋门神。

A______  B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俅因为踢得一脚好球而被后来当上皇帝的端王看上。

B. 史进是因为被诬陷私通草寇而逃离华阴。

C. 梁山泊起义军曾活捉了高俅,后来又把他放了。

D. 武松和杨志都是被毒死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上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 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

1.请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2.请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析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3.下列内容,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 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 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4.请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20分)

   [1]

 

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2]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小姐姐蹒跚地找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选自2014年8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1]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2]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4分)

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

小姐妹被蛇追赶

(1)

(2)

用细土抚慰伤痛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2)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4分)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4.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5.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注释):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长跪而________

(2)寡人________

(3)亲尝教以________

(4)许由无天下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专诸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

B. 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C. 休祲降天          时宿

D. 士必怒            王无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