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注释):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长跪而________

(2)寡人________

(3)亲尝教以________

(4)许由无天下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专诸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

B. 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C. 休祲降天          时宿

D. 士必怒            王无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1.(1)道歉(2)明白,懂得(3)兵法(4)牵累 2.C 3.(1)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4.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5.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解析】 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谢”:道歉。“兵”:兵法。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C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前者“从”,后者引出动作“宿”的对象,译为“在”。A都为主谓之间的助词,起取独作用。B曾经。D如果。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徒”“守圉”“当”等字词的翻译。特别是三个“以”字的翻译。 4.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唐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的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正气凛然,不畏强权的“士”的形象。再如郑同,“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等句刻画了一个善于辞令、机智聪慧的人物形象。 5.考查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的异同。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等句说明唐雎采用了是针锋相对、直言相谏的方式。而“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等句说明郑同是采用迂回曲折、委婉劝谏的方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shāo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zhuì,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莫,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眉shāo______  点zhuì______  __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文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沁园春·雪》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诗。

B.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作者是西汉刘向。

C.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牌是词的调子名称。

D. 《陈涉世家》选自于司马光的《史记》,《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查看答案

古诗文背默。

(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咏梅》)

(4)牛衣古柳卖黄瓜。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____。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晏殊《商山早行》)

(6)__________,帘卷西风,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查看答案

在你的成长中,总有那么一些往事,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他们或许让你高兴,或许让你痛苦,或许让你迷惘,或许让你释怀,或许让你惭愧、尴尬,甚至难堪……但不管何种感受,都值得你去记忆。请以“总有      值得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加上适当的词或短语,补足题目。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