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上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 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

1.请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2.请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析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3.下列内容,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 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 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4.请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

 

1.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②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③发展特长,培养自信;④传承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 2.①书法实用性不强,许多人对学书法缺乏积极性;②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③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书法学习时间无法保证。 3.A 4.示例:①要求老师在书法教学中多鼓励学生;②营造有利于书法教育的环境氛围(答“将名家书法、学生优秀作品上墙,增强文化氛围”等亦可);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具体答出开展诸如“参观”“评比”“展览”等活动亦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先把握材料的大意,留心材料的关键句,进行归纳概括即可。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在精选案例、各方声音、新闻现场部分。精选案例: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信。各方声音:使人平心静气、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新闻现场:传承中华文化。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先把握材料的大意,留心材料的关键句,进行归纳概括即可。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集中在精选案例、各方面声音部分:精选案例部分中“而大帅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反应出书法实用性不强,许多人对学书法缺乏积极性的问题。网友1中“我是教语文兼书法课,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反应出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的问题。网友2中“上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反应出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书法学习时间无法保证问题。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在理解材料内容、主题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字句具体分析。“其中,小学3-6 年级每周安排1 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可以看出,教育部并没有要求高中一定要开设书法选修课,所以A项中“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表述错误。其余各项都正确。本题要求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故选A项。 4.本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具体建议。解答时,结合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和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自己的建议,注意实用性、可操作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20分)

   [1]

 

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2]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小姐姐蹒跚地找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选自2014年8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1]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2]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4分)

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

小姐妹被蛇追赶

(1)

(2)

用细土抚慰伤痛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2)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4分)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4.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5.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注释):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长跪而________

(2)寡人________

(3)亲尝教以________

(4)许由无天下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专诸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

B. 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C. 休祲降天          时宿

D. 士必怒            王无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shāo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zhuì,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莫,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眉shāo______  点zhuì______  __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文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沁园春·雪》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诗。

B.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作者是西汉刘向。

C.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牌是词的调子名称。

D. 《陈涉世家》选自于司马光的《史记》,《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