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起来。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起来。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

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 聆听一首大海的奏明,欣赏一幅青草的画卷,分享一次宝贵的生命。 ——题记 生命如此宝贵,生命的长河又是无止尽的。面对这样奇妙的生命,我愿与你们共同分享!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陆游,即使你已老去,即将离开这战火纷飞的人世,但对祖国的命运仍旧念念不忘。那种悲伤,惆怅的感情,全部寄托在了这份对祖国的忠心里。我多想与你分享一次生命,让你可以健康地活下去,继续为祖国效力,看着自己的心爱的国家胜利,强大!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你——岳飞,豪情书写一首《满江红》,你身经百战,建立了无数功勋,后背所刺的“精忠报国”不正是岳母和你一同的追求吗?为国效力,你组建岳家军,敌人一听到你的名字,立刻闻风丧胆。你全力抗金,却不料最后被秦桧陷害!我愿意与你分享一次生命,让你拥有更多的生命、激情去面对敌人,不让你在悲愤中闭上双眼,永远离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文天祥,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你久经磨练,无论怎样的艰难困苦都无法使你畏惧,你早已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个人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人生必有一死,只要将这颗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你死而无憾!但我愿意与你分享这一次生命,让你见证国家的兴旺,不带着悲伤遗憾离去!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屈原,你的词句里,是无奈?是悲伤?还是对祖国这份热土的挚爱与不舍?当你绝望地站在汨罗江边,那一种炽热的爱国之心,是谁,又可去体会?你听到百姓的呼唤了吗?那是对你最崇高的敬意!我渴望与你分享这一次生命,让你将祖国的壮丽河山铭记在心中,让你可以为祖国,为人民、有更大的贡献! 几千年后的我,再次读到你们的诗词,真想与你们一同分享这一次生命,让你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会有更大的作为!如今,已是2009年,新中国已经60岁了,看着从天安门前走过的整齐威武的军队,团结和谐的各民族同胞,抬头,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微风飘扬,中华儿女们五千年来永不停息的脚步,将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想与你们共同分享这一次生命,想与你们共同分享这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本次作文的题目是《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题目中的“分享”是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分享”解释为:和别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从提示语分析,分享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是高山流水,可以是诗书礼乐,可以是见解体验,可以是美食雅趣……题目中的“成长”为中心词,从分享的对象来看,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但不管是谁,都必须体现出对成长有所启示、有所收获,或经历磨炼,或增长见识,或提升能力,或获得感悟,或担负责任,或走向成熟等。题目中的“亮色”是主题词,意为明亮的色彩,很显然这是比喻义,指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品质,所以写作时要体现出真、善、美的主题来。分享是过程,亮色是结果,而成长定形式,叙写成长的过程不能脱离分享。“一滴水中看世界,半辦花上说人情。”成长的过程中,可写的内容有很多,如果贪多求全,反而显得空泛,我们可选取一些小的点切入主题,以点再现成长经历,表达内心情感,诠释分享的意义。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独具特色的个人感受,做到情真意切,细致入微。也许因为一句关切的话语或一个关注的眼神,自己的一次思想顿悟或是自然界一个有启发性的现象,给了我们内心强烈的震撼,让我们重树信心重新燃起拥抱梦想的希望,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抹亮色。在文体的选择上,宜采用记叙文,选取最有代表性、含“分享”元素的成长故事,写出其“一抹亮色”的意义,弘扬一个大的主旨。主体部分以记叙为主,适当展示细节、情景、神态、心理等描写,在结尾处进行抒情议论式的升华,凸显主旨,得出感悟。表达上可采用富有哲理的题记、别致的小标题、匀称的片断组合、时尚的论坛讨论、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等形式。如果擅长议论,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分析分享与成长之间的关系,表达分享对成长的重要意义。总之,只要根据主题和表达的需要,适度地进行包装处理,必能为佳作添一抹亮色,“享”你所想,夺得高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____,第③段应填______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2.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

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学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 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白鹭》的作者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形态特征,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B. 茅盾的代表作“农村三部曲”指《春蚕》《秋收》《追求》。

C. 《百合花》一文歌颂了解放军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D. 《一个深夜的记忆》选自《醒来的时候》,是抗日战争期间诗人在延安创作的。诗中,诗人由月光产生的“错觉”联想到曙光,象征着诗人在现实面前的觉醒,表现出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全力支持张家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为“创森”工作献计献策,争做绿色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和策划者。

B.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C. 《人民的名义》扣住了时代的脉动,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出反腐倡廉、惩恶扬善的价值取向。

D. 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但是我们不能高山仰止

 

查看答案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然后按顺序改正在下面的表格内。

康慨激昂 浓艳绮丽 磕磕绊绊 深沉冷俊

婉约清秀 莫名奇妙 淳厚质朴 博识瑞智

错别字

 

 

 

 

改 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