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白鹭》的作者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形态特征...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白鹭》的作者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形态特征,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B. 茅盾的代表作“农村三部曲”指《春蚕》《秋收》《追求》。

C. 《百合花》一文歌颂了解放军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D. 《一个深夜的记忆》选自《醒来的时候》,是抗日战争期间诗人在延安创作的。诗中,诗人由月光产生的“错觉”联想到曙光,象征着诗人在现实面前的觉醒,表现出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

 

B 【解析】 B说法错误。“农村三部曲”指《春蚕》《秋收》《残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全力支持张家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为“创森”工作献计献策,争做绿色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和策划者。

B.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C. 《人民的名义》扣住了时代的脉动,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出反腐倡廉、惩恶扬善的价值取向。

D. 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但是我们不能高山仰止

 

查看答案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然后按顺序改正在下面的表格内。

康慨激昂 浓艳绮丽 磕磕绊绊 深沉冷俊

婉约清秀 莫名奇妙 淳厚质朴 博识瑞智

错别字

 

 

 

 

改 正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淡(tián)  然(zhà)   寥(guò)

B. (dàng)  山(luán)  间(xiē)

C. 好(sì)    罩(lǒng)  羞(sè)

D. 永(juàn)  忸(ní)    执(niù)

 

查看答案

请以“学会关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②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逛风景区,我一向不喜欢看那些匠气十足的人造风景,当车停下来后,我就悄悄离开了大家,向那处很幽静的山林小路走去。

路越走越细,山越来越清秀,耳边是山溪流过的声响,         ,眼前是娇艳芬芳的鲜花,抱一怀的山花,采一些小也果,尝一尝,很酸很涩。

走过一处山脚,拐个弯,山洼洼里竟有一个小山庄,三两人家,青瓦房依山傍水随意横斜着,房前稀稀疏疏的青竹和小桃树长出一片世外的恬静。看到院子旁有几株山楂树,太多的果实使树的枝条沉沉垂落下来,仿佛用不着伸手,一张嘴,就会有红红的山楂掉进你嘴里。一嘟噜一串串齐齐拥拥的红山楂使我看得眼馋,忍不住走过去,几乎没来得及想就摘下几个。正要品尝山楂的味道,猛地看到竹林里坐着一位老妇人。老妇人一直坐在那里,只是一丛矮竹挡住了她。看到山楂树的主人,我的脸顿时绯红。贸然摘了人家的果子,定然会挨一顿好骂,或许主人还会向我讨钱,我尴尬极了,手在皮包里摸索着零钱。

老妇人坐在竹林里剥一大筐豇豆,半干的豇豆分成豆皮和豆籽,豆皮喂牛,豆籽用来熬粥。老妇人穿着补丁很多的旧衣,白发稀落,皱纹深深。看起来很老很老。和老妇人的目光对在一起,我犹豫着如何开口如何称呼她。

老妇人安静地看着我,眼睛眯起来,满脸的皱纹挤在一起又慢慢散开来,阳光落在竹林里。老妇人的脸上有一片光彩,她用手挡着光影看了我好一会儿,就低下头去继续拿筐里的豇豆来剥,一边对我扬声说:“摘着吃吧!你去摘着吃吧!”

你去摘着吃吧。

老妇人用的是最家常,最包容,最温和疼爱的口吻,仿佛我不是个闯进来的陌生人,我和她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又仿佛我是邻家一个淘气的孩子,常常来偷摘她的山楂,她早以不见怪;还仿佛她早知道我要来,她不惊讶,只想让我多吃些。短短一句话中包含的内容要用很多很多的语言才能说得明白,老妇人说完这句话,不再看站在山楂树下的我,专心剥她的豇豆去了。

而我却被这句最平常的话久久感动着,那几个红山楂后来一直在我的桌上放到干枯。我再也忘不了那处宁静的山洼。一个夏风习习的日子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妇人对我说过的那句充满爱心的话。我还记得老妇人那在山风里时而扬起时而落下的白发,还有她那满是补丁的旧衣。老妇人身后是一片青青山岗,不时有鸟儿在白云下欢唱着从那边这边飞掠而过。溪流淙淙,山中的野花瓣瓣随着流水漂过我的脚边。几只花母鸡在老人身前身后跑来跑去捡食豆粒,她的一头小牛在不远处撒娇地低低呜咽,老妇人在这如画的景色中缓缓抬起头来,慈祥地笑着对我说:“摘着吃吧!你去摘着吃吧!”

1.为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句式与前文相符的一句话。

耳边是山溪流过的声响,__________,眼前是娇艳芬芳的鲜花。

2.“老妇人一直坐在那里,只是一丛矮竹挡住了她。”这句话有何作用?

3.从“我”认为“定然会挨一顿好骂,或许主人还会向我讨钱”表明我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4.第10段中“站在山楂树下的”是否多余,能否删掉?为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描写的如画的景色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