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对骑车带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

下列句中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对骑车带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B.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气冲斗牛,广场舞大妈纷纷转移战场,杀入股市。

C.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D. 李老师作画,看似心不在焉,可不一会儿,一只奔腾的骏马就跃然纸上。

 

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项,“不以为然”是不以为正确,应为“不以为意”;B项,“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D项,“心不在焉”是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用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元勋  暑名  迭起  声震天地

B. 典藉  轻捷  草率  一反既往

C. 选骋  凝结  调羹  心会神凝

D. 埋葬  谣言  秩序  群蚁排衙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不舍(qì)      深(suì)      带(yíng)

B. 心贯注(qián)    大夫(qīng)   高(mí)

C. 为人知(xiān)    澎(pài)      眼(hé)

D. 户晓(yù)      徨(fáng)     红(yān)

 

查看答案

请以“这句话很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文章以记述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2)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3)全文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综合题(共7分)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个活动。

今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如图)、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杜甫很忙这句话很快走红。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

1.对这种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个字以内。(4分)

2.按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示例:在鲁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谋士——曹刿。

 

查看答案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14分)

顾晓蕊

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但是,事实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我的火气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

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

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

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看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觉得心里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一个周未,我到他家走访。一进门,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

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泪都没有?

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

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摘自《博爱》)

1.本文的题目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4分)

2.文章第头疼的意思是                 ,李想让作者头疼的事情是指                                         (3分)

3.第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关于本文主旨点评的文字。(4分)

李想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形象,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导致      严重缺失,使他心理变得       ,而一旦这种缺失得到弥补,他便很快恢复儿童           的天性,就像花蕾得到阳光的普照和雨露的滋养,瞬间便可以绽放它美丽。文章启示我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