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伟大的悲剧 (1)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

伟大的悲剧

(1)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确过丝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2)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以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3)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走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们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经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4)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大意。

2.联系上下文看,第(1)段画线句中“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

4.第三段中画线处是细节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

5.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南极具有哪些“威力”?(分条列出)

6.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

 

1.写斯科特上校等三人骄傲的等待死神的到来和英雄们得到安葬,他们的事迹传遍全世界。 2.“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3.作出了牺牲的准备,已经没有希望生还。 4.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 5.风大、雪大、气温低。 6.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封闭的家园,认识了美丽的地球,使人类走向了进步。 【解析】 1.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根据下文“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可以知道“海市蜃楼”指斯科特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对祖国、亲人、朋友的怀念。因为他的即将死亡使这一切想法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事。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画线句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衬托出斯科特的从容、镇定。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分析这句话时关键抓住关键词语,主要是“我的妻子”和“我的遗孀”以及“悲伤地、坚决地”这几个词语。因为自己马上就要死去,因而“妻子”也就变成了“遗孀”,“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体现了斯科特来内心的巨大大的悲伤和无奈。答题时可以先分析斯科特这样做的原因,然后再之处其心理特点。 4.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本文主要的写作对象是“斯科特上校等几位英雄”,写其他人物都是为了衬托他们的形象,属于侧面描写。从句中“跪下来悼念”,由此可见看出国王对斯科特上校勇于探险,敢于面对死亡的精神的无限敬意。 5.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结合具体故事情节来体会斯科特对伙伴的感情至深。抓住句中关键词“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还不忘保护着对方,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团结精神。 6.本题是在表达方式上设题,记叙文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属于议论,这是对斯科特的崇高赞誉,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为什么说“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2.“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什么?“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什么?

3.“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写出了什么?

4.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5.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7.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旅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查看答案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查看答案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四位恩师

季羡林

积八十年之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人人皆然,概莫能外。别人先不说了,只谈我自己。关于才能,再自谦也不能说自己是白痴。但是,自己并不是什么天才,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谈到勤奋,我自认还能差强人意。但是,我把重点放在第三项上:机遇。如果我一生还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话,主要是靠机遇。机遇的内涵十分复杂,我只谈其中恩师一项。

我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机遇,就是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知遇之恩的恩师,我不一定都听过他们的课,但是,只读他们的书也是一种教导。我在清华大学时,读过陈寅恪先生所有发表的著作,旁听过他的“佛经翻译文学”,从而种下了研究梵文和巴利文的种子。当了一年教员之后,由于一个天上掉下来的机遇,我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入学第二个学期,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调到哥廷根大学任印度学讲座教授。当在教务处前看到他开基础梵文的通告时,我喜极欲狂。难道这不是天赐的机遇吗?最初两个学期,选修梵文的只有我一个外国学生。然而教授仍然照教不误,而且备课充分,讲解细致。几乎是我一个学生垄断课堂,受益之大,自可想见。二战爆发,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被征从军。已经退休的原印度讲座教授西克,虽已年逾八旬,毅然又走上讲台,教的依然是我一个中国学生。西克先生不久就告诉我,他要把平生的绝招全传授给我,包括他费了20时间才解读了的吐火罗文,在吐火罗文研究领域中,他是世界最高权威。我非天才,六七种外语早已塞满了我那渺小的脑袋瓜,我不想再塞进吐火罗文。然而像我的祖父一般的西克先生,告诉我的是他的决定,一点征求意见的意思都没有。我惟一能走的道路就是:敬谨遵命。回忆起来,冬天大雪之后,在研究所上过课,天已近黄昏,积雪白皑皑地拥满十里长街。雪厚路滑,天空阴暗,路上阒静无人,我搀扶着老爷子,一步高一步低,送他到家。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他为了学术,不惜衰朽残年,不顾自己的健康,想把衣钵传给我这个异国青年。此时我心中思绪翻腾,感激与温暖并在,担心与爱怜奔涌。我真不知道是置身何地了。

二战结束后,听说寅恪先生正在英国,我连忙给他写了一封致敬信汇报成绩。很快就收到了回信,问我愿不愿意到北大任教。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门槛一向极高,难得进入。现在竟有天赐机遇落到我头上来,焉有不愿意之理!寅恪先生把我推荐给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寅恪先生在学术界有极高的声望,一言九鼎。胡先生立即接受。于是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在国内学术界尚无籍名,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北大的大门,而且,还做了北大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此后三年内,我在适之先生领导下学习和工作。我同适之,虽然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是见面的机会非常多。他那间狭窄简陋的校长办公室,我几乎是常客。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作,他主编报纸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免不了常谈学术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职员和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他摆当时颇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我作为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决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节选自《二月兰》作家出版社)

1.根据上下文,在第一段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差强人意:__________

(2)如坐春风:__________

3.“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4.季羡林先生说:“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者知遇之恩的恩师。”

(1)他们分别是谁?请列举出来。

(2)其中你最佩服哪一位?说说你的理由,并概括他对季羡林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A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B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C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第①段A、B、C三处“中国人”分别指哪些人?

2.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3.“我”和影片中以及回国后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4.体会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