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自信助人成功 张 雨 ①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

自信助人成功

张 雨

①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

②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③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获过诺贝尔奖。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④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

⑤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摘自《思维与智慧》)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信助人成功”这一中心论点的?

2.选文第①段引用林肯分享成功的经验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是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

4.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从三个方面:①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②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③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 2.引出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的观点,具有权威性,有说服力。 4.举例论证。列举伊东布拉格战胜卑微取得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的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 【解析】 1.本题考查点是概括分论点。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接着就从三个方面加以证明: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语段的作用的分析,这段话在开头,需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里引用林肯分享成功的经验的故事,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 3.本题是对论据选择的考查。“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这是拿破仑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有力地证明了“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的观点,适合用于本文作道理论据论据。具有权威性,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选文第④段举了伊东布拉格战胜卑微取得成功的事例,可以看出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①,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 ①上:君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道不通已失期

(2)上使外

(3)百姓与之则

(4)不遂

2.选出下列“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扶苏数谏故

A. 为死

B. 君人者百姓为天

C. 六月息者也

D. 中有足乐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甲)篇中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乙)篇中管仲认为对君王来说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运用什么描写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_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塞外的冰雪世界想象成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属于边塞征战诗

B. 《龟虽寿》的作者是东汉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C.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

D. 《论美》的作者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培根

 

查看答案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烦锁 幻想 摄取 一成不变 实事求是

(2)愧悔 陶冶 枯燥 相辅为用 推沉出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