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______,他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______家、______家和中国人民军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2.试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可用原文词语回答)

3.“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选文所写母亲给我的深远的影响,可用三句话概括,这三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线的“创造了”和“创造着”的位置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1.回忆我的母亲朱德革命军事 2.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性格和蔼、同情贫苦人)。(意对即可) 3.排比 4.①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②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意对即可) 5.不可以,“创造了”表示过去的,“创造着”现在正在发生,从时间上说,先有过去,才能有现在。(意对即可) 【解析】 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回忆我的母亲》有关的文学常识。 2.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本题根据题干的提示,可用原文词语回答。所以找到相关语句并提取关键词语是作答的关键。如可提取“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中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作为答案。 3.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明显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个句子把结构相同、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成串地排列,自然属于排比。 4.考查对文段重要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按题干要求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即可。如可提取“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作为答案。 5.考查语序。“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的“创造了”是表示已经完成,表明过去的历史是由像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创造的,而“创造着”表示正在进行,表明现在和未来的历史也要由像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来创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是本文的开篇,采用倒叙式的开头方式。假如要你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叙事散文,请模仿这种方式写一个开头段。

 

查看答案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1)文中将“常”字删去怎么样?

(2)把“悄悄”换成“默默”行不行?为什么?

(3)将“或”换成“并”行不行?为什么?

 

查看答案

改正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或书写的错误。

死(ruò)______   不(zhuì)______  劳(lǜ)______

农(diàn)______  私(shú)______   任劳任______

 

查看答案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到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开霁:放晴。②参寥:僧人道潜的号。③惠因涧:涧溪名。④酌:舀取。⑤普宁:地名。⑥殆:恐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嘤嘤成______  (2)负势竞______

(3)南屏______    (4)石而饮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3.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4.甲文中,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乙文中,作者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慨。试简析两位作者感慨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