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是本文的开篇,采用倒叙式的开头方式。假如要你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叙事散文,请模仿这种方式写一个开头段。

 

提示:此题要求用倒叙方式,能点明全文中心。示例:多年以后,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懵懂少年,然而那次经历,依然影响着我的一生。 【解析】 “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确定了写作的顺序,即倒叙。“特别是她勤劳一生”确定了写作内容。“我爱我母亲”确定了写作对象与中心。所写的开头段落,要模仿这种开头语句的内容与结构,但不要在词语上重复,且要扣住“美好”二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1)文中将“常”字删去怎么样?

(2)把“悄悄”换成“默默”行不行?为什么?

(3)将“或”换成“并”行不行?为什么?

 

查看答案

改正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或书写的错误。

死(ruò)______   不(zhuì)______  劳(lǜ)______

农(diàn)______  私(shú)______   任劳任______

 

查看答案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到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开霁:放晴。②参寥:僧人道潜的号。③惠因涧:涧溪名。④酌:舀取。⑤普宁:地名。⑥殆:恐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嘤嘤成______  (2)负势竞______

(3)南屏______    (4)石而饮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3.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4.甲文中,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乙文中,作者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慨。试简析两位作者感慨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旧时的离别

张悦然

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一列火车出发,全程只需要1小时37分钟,但我已经一年没有回过家了。每次都是妈妈来看我,也不要我去车站接,下了火车换地铁,半个小时以后就站在我家门口了。她总是很高兴地说,好近。是啊,好近,我点点头。是不是太近的缘故,近到破坏了回家这件事应有的形式感?火车一再提速,我却离家越来越远。

我关于火车的最初记忆,与济南那座老火车站有关。那座德国人留下的日耳曼风格建筑,若不是再看到照片,我已经想不起它是什么样子。只记得有一个绿色圆顶、四面都有钟表的塔楼。小时候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远远地看到它,就开始兴奋了。它耸立在灰蒙蒙的楼群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异国情调。而那种异国情调,好像与正要前往的那个地方有关,头脑中衍生出各种想象。拎着箱子走进圆拱形大门,有一种出远门的郑重感。它的繁复、典雅、美轮美奂,令旅行充满仪式感。

那时候去北京,要坐一整夜的火车。清晨我被妈妈摇醒,拉起胳膊塞进外套的袖管里,跌跌撞撞地跟在大人身后下了车,抬头就望见“北京”两个大字。我嗅着陌生的空气,思忖着各种奇怪的问题: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去哪里买菜,看什么报纸,有没有像趵突泉那样一个元宵节可以看花灯的地方?说到底,就是无法想象在别处,故乡以外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吧。身后忽然传来长鸣的汽笛声,撼动心肝。火车缓缓地朝远处驶去,送行的人木然地挥着手,站在大风里,好萧索。月台上总是刮着好大的风,无论什么时节,非要吹得人头发蓬乱、衣角翻飞不可。那种狂烈带有某种戏剧性。大风好像是一件道具,为了在离别和重逢时,给旅人添上一点儿风尘仆仆的气息。

长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月台上的风不再像从前那么大了。那些风都去了哪里呢?真是个谜。没了风,旅人也没了风尘仆仆的气息,剩下的只是倦怠。月台越建越大,却越发让人感到局促,再也没有从前那种空旷的感觉了。要是看到哪个送行的人在火车还未驶远之前掉头走掉,我就会莫名地恼火,觉得他对这场离别不够郑重。的确不需要多么郑重。就算有些离愁别绪,也完全不必一个人傻傻地站在原地悲伤,而是可以一边朝车站里面走,一边给刚离开的人发微信,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

旧时的离别具有一种美感,想来是与悲伤的质感有关。离开之后,两个人各自待在自己的悲伤里,那是一种隔绝的悲伤,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总之,火车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是一种沉重的、让人感到难过的事物。这个词的属性已经改变了,变得平淡而日常。这样想一想,在“火车”这个词失去了它所负载的情感重量的时候,那座老火车站适时地死去,变成记忆中的文物,或许也是一种合理的命数。

(本文摘自《读者》2017年第1期)

1.文章写了作者小时候关于“火车记忆”的三个片段,请概括。

片段一:小时候去济南老火车站的兴奋与神秘感。

片段二:__________

片段三:__________

2.联系语境,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列句子。

(1)我着陌生的空气,思忖着各种奇怪的问题……

(2)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3.文章中“现在的离别”和“旧时的离别”有什么不同?

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认为“火车”一词失去了怎样的情感重量?

5.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于“火车”一词情感属性变化的感悟。读到此处,你也许会有类似的联想,联系现实生活,举一例谈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