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B. 李杰出了一张专辑后就在歌坛上销声匿迹了。

C. 足球场上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对手无从进攻。

D. 干部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名副其实的公仆。

 

A 【解析】A项属于褒义词误用类型的错误。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我最喜欢的是那绵绵的细雨,因为它温柔、____(tián jìng)。

②执着是悬崖上的小草,____(gào jiè)我们要有顽强的意志。

③渐渐地,竹笋长大了,变成了苍劲______挺拔的竹子。

④这里的小池塘不见了,只留下一片龟裂______的土地。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海内存知己,____。无为在歧路,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___,水击三千里,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③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________”两句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④《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我在乎       ”或“我不在乎        ”为,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以上两个题中选择其一并补全题目写作,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莱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日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问:“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马色牡牝,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者。                              

[注]   ①子姓:子孙。        ②纆(mò):挑东西的绳索,代“挑”。

③牝(pìn)母马。      ④骊:纯黑色。

1.用“/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穆 公 不 说 召 伯 乐 而 谓 之 曰 败 矣 子 所 使 求 马 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不饱,力不足

B.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C. 才美不外见                   

D. 真无马邪                    得精而忘其粗

3.九方皋不见牝牡、不见骊黄,却能识得天下之马,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处处_________           (2)便还家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