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麦黄黄 杏黄黄 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他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麦黄黄 杏黄黄

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

③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咔嚓咔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

④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母亲:“爸爸啥时回家呀?”母亲摸着妹妹的羊角辫说:“去地里看看,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可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 

⑤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母亲急了。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若再等下去……母亲心焦似火。第二天一早,母亲带领我们上了地。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母亲心焦了。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哦!是爸爸,爸爸回来啦!”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母亲两眼霎时湿润了。父亲很快赶了过来,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

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妹妹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用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然后塞给了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悲切地说:“爸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说:“多好的杏,真甜哩。”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吧咂吧嘴,又塞给了妹妹。

⑨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正要回家,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

⑩那颗杏子在妹妹手心里宝贝似的攥着,到第二天晚上才吃完。第二年春天,我家门前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杏树苗。至今,那棵杏树还长在我家的院子边上,长在我的记忆里。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七年级下——3

1.通读全文,回答: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

2.第⑦段中父亲“苦涩地笑”,又“淡淡地说”,揣摩此刻 “父亲”的心理活动。

3.探究第⑨段的叙述方法及在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第⑩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1.示例:父亲每年外出做麦客,病初愈后急着赶回家割麦子,是一个吃苦耐劳,爱家庭,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无偿帮助一个老婆婆,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用仅剩的一分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买杏,是一个遵守诺言、爱孩子的人。 2.示例:①“苦涩地笑”是因为他未能及时回家割麦,也未能挣到钱满足孩子们的愿望。②“淡淡地说”是因为父亲不想为回来晚开脱,也不想宣扬自己助人之事。 3.补叙的写法;补充交代了故事情节;使“父亲”这一形象更加丰满;表现出父亲既对家庭负责,讲信用,又具有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4.示例一:“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这一颗杏子来之不易,它承载着孩子们的渴盼,也承载着父亲的责任和对孩子们深挚的爱。 示例二:“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运用比喻,将将父亲奋力割麦的情形,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 5.示例:①这棵长在院子边上的杏树是由一颗杏的核生长起来的,那颗杏是父亲做麦客时大病一场后用仅剩下的1分钱买来的,也是家人相互谦让、都舍不得吃的,显得非常珍贵。②这棵杏树承载了父亲的责任和对孩子们深挚的爱,更承载了一家人相互关心的浓浓亲情,这种爱和亲情将永远留驻我们心间,让我们时刻都感到温暖。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还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及作用。如淳朴(好客):让母亲给麦客煮鸡蛋面。有爱心:将母亲压箱底的几十块钱给了麦客。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教导子女“小难得就得帮大难的”。有责任感(敢于担当):忍着腰疾下地割麦。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重要词语的含义的分析,词语要结合句子,句子要结合段落和全文的内容去分析。如“苦涩地笑”,是因为他未能及时回家割麦,也未能挣到钱的表情。“淡淡地说”是因为父亲不想为回来晚开脱,也不想张扬自己在做好事。这正好能突出父亲的伟大之处。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探究第⑨段的叙述方法及在文中的作用。段首“原来”一词,是补叙的写法的标志性词语。作用:从文章内容上看:补充交代了故事情节。从人物形象上看:使“父亲”这一形象更加丰满。从表达主题的角度看:突出了“父亲”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4.试题分析:考查文章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的语言特点。此题比较开放,找出具有这种特点的语句分析即可。如“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的“伏”写出了父亲割麦时腰弯得下的状态,更能表现出父亲的勤劳有责任心,以及对家的全心全意。而如果换成“弯”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特别是要理解好“长在我的记忆里”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首先要理解好“我家门前的院子里长出的杏树苗”的来历,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答出这棵杏树苗所承载的深挚的爱和浓浓的亲情。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自然的文字

伊林

①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完很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②但是也有另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③让我们仰望天空。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的分别。就像书里的话语是用字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他们没有罗盘,他们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④云,也是天空大书的字。它讲现在的事情,也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淫雨。

⑤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

⑥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⑦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⑧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原来这叫做漂砾,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⑨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这样,等将来你长大了,你再看到大自然的书时一定会像那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清楚明白。

(注)①漂砾: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

1.本文介绍了哪两类大自然的文字?各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如果把第⑧段画曲线的句子删掉,上下文会更衔接,请说说作者保留的原因。

3.⑧段句子中“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加点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课(节选)

①可是他能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②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③“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④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⑤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⑥“法兰西万岁!”

⑦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第②段画线句子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什么?“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中对郝叟老头儿的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字。

担而立    释______    ②徐以酌油沥之  杓______

微颔之    但______    ④惟手尔        熟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尔安敢轻吾射?

3.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南宋故臣。

1.托物言志是本诗的特点。从“菊”身上,你能读出怎样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抱”在诗中的手法和作用。

 

查看答案

(题文)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①请结合本学期所学习的《邓稼先》《最后一课》《黄河颂》《木兰诗》等课文,就“天下国家”谈谈你对这一话题的看法。

②说出一句关于爱国的诗句(名人名言、格言)。

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一名同学为这个节日写下下面一段话: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④请将这位同学书写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下联:赛龙舟          传四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