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纯爷们 余显斌 爷一手抱着爹一手提着刀,在空旷的原野上走过。身后,是死寂的虎山峪...

纯爷们

余显斌

爷一手抱着爹一手提着刀,在空旷的原野上走过。身后,是死寂的虎山峪,是鹅毛一样乱飘乱飞的雪片。爹被寒风一吹,醒了,伸着胳膊踢着腿哇哇大哭起来。爹的哭声撕扯着原野的寂静,撕扯着原野上的狂风,也撕扯着爷的心。

圈点批注①撕扯是什么意思,连续出现三次,有什么好处?:圈点批注②这一段属于记叙中的哪一种?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爷用脸轻轻贴了一下爹的脸道:“现在,虎山峪就剩下我们爷儿俩了。”爷的声音喑哑着,被狂风阻塞住,哽咽了一下。

爷的刀上凝着血,复仇的血。

死者,一个是藤野,一个是韦二。

为了虎山峪,为了虎山峪一千多口子,爷提着刀摸进城去,手刃了仇人。虎山峪啊,在一个叫作藤野的少佐的带领下,一夜之间被一群披着人皮的东洋野兽围了起来。虎山峪一千多人,上至九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娃娃,几乎无一幸免。

爷是在部队上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大叫一声晕倒在地上,醒来后,连夜赶回了家。

爷离开村子已经两年多了,走时,没娘的儿子放在朋友韦二的家里。爷的老婆,也就是我奶奶,是难产死的。

可是,韦二在这次劫难中逃了出来,带着自己儿子进了城,却丢下了爷的儿子。

韦二能跑出来,是因为他有一个做日军翻译的表弟。因了那个翻译的求情,他带着他的病秧子老婆,抱着两个孩子——一个是他的,一个是爷的,走出人群,走向外面,可是迅即被藤野挡住了。藤野瞪着血红的眼珠子问翻译:“不是说出去三个吗,怎么成了四个了?” 说完,他仁丹胡抖动了两下,“嚓”的一声抽出战刀,在空中划过一道雪亮的光。

韦二一惊,顿时怂了。

韦二的裤裆慢慢洇湿了,竟然失禁了。

他双手将怀里的孩子送过去,结结巴巴道:“我举报,他……他爹是八路,太君。”

藤野一把扯过孩子,瞪了韦二一眼,狼一样嗥叫一声,狠狠将孩子掼在墙上,孩子一声没吭就死了。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惊叫声。韦二的女人见了,张着嘴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圈点批注③“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说的便是创作中的伏笔。这处划线句子也是一处伏笔,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然后,藤野举起手,使劲向下一切,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起,中间夹杂着喊叫声哭泣声和咒骂声。当这一切都结束时,虎山峪一千多老少都倒在场地里,没有了声息。

一桶桶汽油泼上,藤野一声吼,一片火海升腾起来,掩盖了一切。

爷回来时,虎山峪已经不存在了。

爷站在那儿,如一尊石刻的雕塑,泪水一颗颗落下来。然后,他抽出背后的钢刀,坐在磨刀石旁,咬着牙使劲地磨起来,整整磨了三天三夜,一把刀磨得雪亮,一双手磨得血水直流。在一个黑夜,爷走了,消失在虎山峪。

第二天,整个丰阳城炸开了锅,藤野死了,死在一个窑子里,身上连中七刀,刀刀致命。另外,丰阳城还死了一个人,就是韦二。而韦二的儿子却不见了。

韦二被爷一刀杀了,可是儿子却被爷抱走了。爷恨韦二,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藤野,惨死在魔瓜下,这样的人不死天理不容。至于爹,是虎山峪的爷们儿,得救。

爹于是就跟着爷,就做了爷的儿子。

时间,一晃就是十几年。十几年后,解放了,一路从炮火硝烟里走来的爷成了将军,准备回到虎山峪,去祭祀那里的一千多亡灵,祭祀那群十几年前惨死的父老乡亲,告诉他们,小鬼子已经投降了,国家已经解放了,他们可以含笑九泉了。可是,在路上,却发生了车祸。爷被送到了当地医院,需要输血。爹听了,急了,一撸胳膊道:“用我的,我是他儿子。”

医生听了,忙着抽血化验。

当爷知道这事后,苦笑一声告诉爹:“不行的。”

爹不解,忙问为什么。

爷眼圈红了,再次想起故乡,想起虎山峪死去的父老乡亲,许久,告诉爹:“孩子,你不是我儿啊。”

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话,大惊,瞪着眼睛望着爷。

爷流着泪,把虎山峪的往事告诉了爹,过了一会儿,缓缓地道:“我是你的杀父仇人。”

爹望着爷,想到爷对自己的好,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不相信地喃喃道:“不会的,怎么会?”

两人正愣着,医生跑进来说;“快输血,化验成功了。”

爷不解地望望爹,爹也不解地望望爷。两个虎山峪的爷们儿几乎同时一声大叫,扯过化验单,睁大眼睛瞪着上面的结果,再次傻了眼。

爷看着看着,猛地醒悟到什么,一声长号,咚地跪在地下大叫:“我的韦二兄弟啊。”

圈点批注④:划线这一句能让人感受到“爷”怎样的心情呢?

爹也醒悟了,也咚的一声跪在爷的身旁,流下泪来。

圈点批注⑤小说的题目是“纯爷们”,那么文章要表现的“纯爷们”是谁?

(选自2017年9期《小说月刊》)

1.请你告诉这位同学圈点批注①中撕扯的意思,并回答他的疑惑。

2.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帮他解答圈点批注②的疑问。

3.请你在认真思考后帮助他完成圈点批注③中的问题。

4.请你回答这位同学在圈点批注④中做出的提问。

5.同学在圈点批注⑤中说:小说的题目是“纯爷们”,那么文章要表现的“纯爷们”是谁?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做简要的分析。

 

1.解释:撕开扯裂。反复出现用以强调人物内心的极度悲怆。 2.倒叙,将爷刀刃仇敌后行走于旷野置于开篇,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引出下文内容。 3.暗示我们日子鬼子摔死的是韦二自己的儿子,为后文爹的恍然大悟做铺垫。 4.既是对韦二牺牲自己儿子,保全爹的性命行为的感激,也是爷误解韦二,为韦二冤死于自己刀下深深地忏悔和自责。 5.答案示例一:“纯爷们”是爷。情节方面:爷是贯穿全文的重要人物,杀敌报仇、救护虎山峪后代等感人故事都集中发生在他的身上。形象方面:爷是小说重点塑造的形象,他的英勇无畏、疾恶如仇、恩怨分明、敢于白责、重情重义等性格,正与“纯爷们”相符。主旨方面:爷是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通过爷荡气回肠的故事,弘扬了一种英勇、正义的人格精神。示例二:“纯爷们”是韦二。情节方面:韦二收养爷的孩子,危难之中将自己的儿子交给日本人,到死也无人知其苦衷,可见其“纯爷们”特征。形象方面:在日本人面前表现胆怯、懦弱,实则内心坚毅,虽遭人痛骂,仍忍辱负重,最终献出生命,非“纯爷们”不能做到。主旨方面:正是通过着墨不多的韦二突显战争年代无畏牺牲的人物形象,他们遭人误解,甚至付出生命,是真正的幕后英雄,值得纪念和赞颂。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语句的赏析。根据语境先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来分析词语使用的表达作用。“撕扯”是撕开扯裂的意思,反复使用“撕扯”,使语句构成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更加突出了爹的内心极度悲伤。 2.试题分析:考查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本文将“爷刀刃仇敌后,行走在旷野上”放在文章的开头,接下来才叙写事件的经过,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其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的同时,又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伏笔:指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或疑惑的感受。画线的句子暗示了日本鬼子摔死的是韦二的孩子,这为后文写爹的恍然大悟做了铺垫。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人物的心情。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答。文章叙写了爷复仇的故事,当爷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既对韦二牺牲自己儿子,保全爹的性命行为而感激,也为爷误杀韦二而深深地懊悔和自责。据此理解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章中的“爷”和“韦二”都可以称得上是“纯爷们”。如:爷是小说重点塑造的形象,他的英勇无畏、疾恶如仇、恩怨分明、敢于白责、重情重义等性格,特别是“刀刃仇敌”一事,更能体现爷是个“纯爷们”。再如:韦二收养爷的孩子,危难之中将自己的儿子交给日本人,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足见韦二也是个“纯爷们”。答案不唯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应生活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那么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方法?(   )

A. 叙议结合    B. 欲扬先抑    C. 托物寓意    D. 虚实相生

2.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吃尽”“消化尽”“远射” “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的状态。

B. 文章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C. 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略写比较顺利的《校补》的写作过程。

D. 第③段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E. 选文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3.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4.选段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做结尾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爱莲说

周敦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周敦颐传》节选

1.甲乙两文都和周敦颐有关,他是______(朝代)哲学家,他著有《________》和《通书》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当死     (2)欲治之

(3)亭亭净     (4)不可玩焉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中作者绘莲栩栩如生,那么他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莲的?

5.乙文以传记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周敦颐,请概括出文中与他相关的两件事,要求语言简洁。

6.结合两篇文章说说你对君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存在毛病,请你进行修改,然后重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不但我被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所震撼,更被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所折服。这种阅读体验激励着我阅读的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四个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首当其冲,鞠躬尽瘁。

A. 诲人不倦    B. 学而不厌    C. 首当其冲    D. 不耻下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襟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桨?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请给加点字注音

①沉淀 ____________             ②绽开_________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把正确的词语写在横线上,要求字体工整。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