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疔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选文第①②段是从哪两个方面纪念白求恩的?

2.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两个“极端”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强调“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1)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极端”是达到顶点的意思,从程度上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对比论证;突出地论证了“白求恩对精益求精的精神”的观点,更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这种精神的必要性。 4.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白求恩所有精神的核心,最适合作为学习白求恩的着眼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虽然第一段与第二段都提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但侧重点是不同的,第一段主要表现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二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极端: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在这里从程度上强调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通过比喻进行证明,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结合划线句分析,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作者将白求恩与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作对比,强调了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上下文分析,“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所以,强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上阕画线句写出了中秋时节的京城怎样的景色?

2.下阕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重修岳阳楼

B. 登轼/而望之

C. 野芳/发而幽香

D. 此中/人语云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人之述矣(准备)

B. 小大之(案件)

C. 皆以美徐公(介词,比)

D. 行者休树(介词,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①段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叙述滕子京被贬后的政绩卓著,同时交代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作记的缘由。

B. 选文②~④段在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

C. 选文第⑤段运用对比突出“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情怀,于此抒发了“古仁人”的远大抱负,揭示出文章的主题。

D. 选文使用了大量整齐的排比句、对偶勺,使文章节奏和谐,音调铿锵,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统计图表,按要求写出两条结论。

我国国民近两年不同媒介日均阅读接触时长表

(1)结论一: 

(2)结论二: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明志学校八年级5班将开展“说英雄,感动你我”活动,准备邀请市党史办李智博主任给同学们讲述老红军李聚奎的英勇事迹。如果班委会决定请你以班级名义打电话联系他,你会怎么说?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3)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4)李清照《渔家傲》中运用典故,以磅礴气势表露词人将一往无前地奔向缥缈的神山, 迫寻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采纳了邹忌的谏言,并采取措施,广开言路,这样一开始就出了“__________”的大好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