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棵小草的初心 ---记最高科技奖获奖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药学家屠呦呦 韩...

一棵小草的初心

---记最高科技奖获奖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药学家屠呦呦

韩霁

结缘

①青蒿,在我国南北方很常见的一种植物,科普读物上描述,“属菊科,一年生草本,原产于我国,后被许多国家栽培。”就是这株貌不惊人的小草,倾注了屠呦呦一生的心血,屠呦呦也为青蒿赋予了新的生命——从中提取的青蒿素,成为挽救生命的神奇药物。

②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屠呦呦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医研究院(后为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之后又被选派系统学习了中医。中西兼备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特有的优势,“两年半的培训让我发现了中医的奇妙和可贵,以及站在人类和宇宙的高度的哲学思辨之美。”屠呦呦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③这时的中国正在遭受可怕疾病的侵袭。疟疾,这种古老的疾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大范围疟疾爆发,发病人数超过1000万,1970年发病率高达平均每万人就有296.1人患疟疾,是解放后发病率最高的一年。

④鉴于防治恶性疟疾药物研制的紧迫性和艰巨性,1967年我国启动了旨在抗击疟疾等流行病的秘密科研工程,并将召开会议的时间5月23日定名为项目代号——“523”。之后,全国7个省市、几十个单位、60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攻关迅速展开,到1969年,筛选的化合物和包括青蒿素在内的中草药,多达万余种,但结果并不理想。

⑤当时只是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凭借着过人的中西医知识和科研能力,被选派为科研组组长,加入了抗疟队伍,从此一生结缘。

初心

⑥如同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屠呦呦将自已的精力、智慧全部“提炼”出来,奉献给了医药事业,实现着当初的愿望。

⑦上世纪70年代,科研条件落后艰苦,为提供足够的青蒿有效部分用于临床实验,科研人员在有限条件下采取“土法”——用水缸作为提取容器。实验室的楼道里,摆放着盛满乙醚的7口大缸。有些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乙醚是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麻醉作用,对人体有害。由于缺乏通风设备,缺少必要防护,接触了大量有机溶剂后,很多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健康受到了损害,屠呦呦患上了病毒性肝炎。。

⑧制剂研制出来之后,为尽快投入临床应用,她和团队成员带头服用提取物,以试药效。她不仅自己喝,还给自己的丈夫喝。这在今天也许不能完全被理解,但当时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科学研究就要有奉献,奉献就会有风险、有牺牲。

⑨为了能够全心研究青蒿素,她当年把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送回宁波老家交给老人抚养,一个送到幼儿园全托。当孩子们用陌生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妈妈时,屠呦呦心里不可抑制地难过。但是,面对肆虐的病魔和一批批倒下的患者,一种更强烈的召唤,让母亲的责任只能让位于科学家的使命。 

⑩“191”,屠呦呦团队给青蒿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这样命名,这是190次实验失败和1次成功的相加所得。190和1,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里面包含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期待和失望,多少个焦灼内心的考验,多少个可以放弃的理由。只要其中有一次动摇,都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而屠呦呦却把这190次失败当作是找到科研“正确打开方式”的必经过程,对一个个“此路不通”,她作了详细的记录和标记。直到现在,同事们看到她一本本详细、工整的实验笔记,都感慨不已。虽然有时连家里的东西都找不到,但对科研她却始终严谨精细。 

始终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敏行讷言的屠呦呦,却不是一个乐于表达、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于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一些不得不出席的“场合”,她配合起来也有些勉强,总是提出,“差不多了吧”“可以了吧”“就这样吧”,面对鲜花和赞誉,她没有感到享受,反倒像是对待任务。

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还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青蒿素的作用机理等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对常常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选自中国经济网2017-01-09)

1.选文第③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横线句子。

190和1,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里面包含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期待和失望

多少个焦灼内心的考验,多少个可以放弃的理由。

3.选文段与以下《邓稼先》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分析它们在对比的内容与作用上的不同。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因为第③段写出了疟疾爆发侵袭范围之广、患疾人数之多,交代了开展抗疟工程、提取青蒿素的背景,写出了研制防治恶性疟疾药物这一科研工程的紧迫与艰巨,引出下文内容。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句子的语势,强调了屠呦呦团队在实验过程中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失败,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严谨细致、攻克难关的精神。 3.选文⑬⑭段将屠呦呦面对鲜花和赞誉与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时的不同态度作对比;《邓稼先》则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作对比。选文⑬⑭段突出了屠呦呦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对工作十分投入,对名利十分淡泊的品质;《邓稼先》片段则突出了邓稼先忠厚纯朴、坦诚谦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分析第三段的内容可知,此段写的是疟疾爆发侵袭范围之广、患疾人数之多。交代出开展抗疟工程、提取青蒿素的背景,表现了研制防治恶性疟疾药物这一工程的紧迫与艰巨,引出下文。所以不能删去。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强调了屠呦呦团队在实验过程中遭遇的失败次数之多,赞扬了他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奕喻

钱大昕

①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速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子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②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节选自《潜研堂集》)

(注释)①不速:不及。②赧:因羞愧而脸红,惭愧。③訾[zǐ]:非议,诋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客请与对局/同予者何人    B. 辄欲易之/乃取一葫芦于地

C. 数子/必于石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 予思苦/香远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 固 不 能 无 失 然 试 易 地 以处 平 心 而 度 之 吾 果 无 一 失 乎?

3.作者在第②段以“弈”喻“学”,提出学者如何辩证客观地看待“错误”?本文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

(2)苔痕阶绿

(3)孔子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环境、人物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一种高洁做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 篇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四句运用了环境描写手法,烘托了陋室的不陋。

C. 本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富有音韵美。

D. 结句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说明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相呼应,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校将5月定为“孝亲敬老月”并推出一系列活动。

1.如果你来策划,除了以下两项活动项目,请你再设计两项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项目二:走进敬老院送温暖:

活动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项目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班举行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的结束语: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捧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A                                       ;B                                      。C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轰轰烈烈地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就是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D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2.仿照结束语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A、B两处各续写一个句子。

3.C、D画横线两句有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dǎo的钟声也响了。

(2)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 huò  dān xíng

(3)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kuì zuò

(4)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 nài rén xún wèi。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孤常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2)王维在《竹里馆》中,赋予“明月”以人格,把“明月”视作知己好友,表现诗

人新奇独特想象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诗人借“落花”表现一种甘愿牺牲自我和无私奉

献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完整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