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校将5月定为“孝亲敬老月”并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校将5月定为“孝亲敬老月”并推出一系列活动。

1.如果你来策划,除了以下两项活动项目,请你再设计两项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项目二:走进敬老院送温暖:

活动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项目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班举行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的结束语: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捧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A                                       ;B                                      。C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轰轰烈烈地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就是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D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2.仿照结束语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A、B两处各续写一个句子。

3.C、D画横线两句有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1.示例:“尊老爱亲”演讲比赛、“孝亲敬老”黑板报比赛、孝心画作征集比赛、畅谈“尊老孝亲”个人故事。 2.示例一:需要关心时,@传过来的一句亲切的话;@需要照顾时,@端上来的一杯清香的茶。示例二:需要鼓励时,递过来的一个坚定的眼神;需要陪伴时,靠过来的一个坚实的臂膀。 3.C.将“就是””改为“而是” D.将“任务”改为“责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围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可设计开展演讲比赛或是开展手抄报评比等活动。 2.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种类型的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根据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和形式来仿写即可。围绕“美德是什么”来思考。 3.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C句关联词“不是……就是……”搭配不当,应将“就是”改为“而是”。D句“义不容辞”与“任务”搭配不当,将“任务”改为“责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dǎo的钟声也响了。

(2)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 huò  dān xíng

(3)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kuì zuò

(4)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 nài rén xún wèi。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孤常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2)王维在《竹里馆》中,赋予“明月”以人格,把“明月”视作知己好友,表现诗

人新奇独特想象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诗人借“落花”表现一种甘愿牺牲自我和无私奉

献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完整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查看答案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命题作文

题目:做自己的船长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半命题作文

题目:那段            的日子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一定有过许多令人难忘的时刻,有成功时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沮丧,这无数的日子日子记录着我们的成长,是我们人生路上宝贵的财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玉簪花的绽放

麦淇淋

①说起玉簪花,历代文人多有吟诵,北宋词人黄庭坚更是把它称作“江南第一花”。并不是玉簪花特别鲜活、多情,而是读到“玉簪”这个名字,有时会错觉地把它想象成古代某个曼妙的女子,摇曳多姿,穿越时空的隧道,把清新、温婉、纯洁、恬静的气息送到我们面前。流年寂寂,玉簪花绽放一树,在白墙黛瓦间甚是明媚。一颗露降落在玉簪花上,露的心上印着莹白的影子。这样的景仿若洁静如瓷的女子,眼神清澈,素面朝天。

②玉簪花叶片娇莹,恍若透明,花朵色白如玉,美丽高洁,而待放的花苞就像美人头上的发簪一般,芳香扑鼻,很淡雅的味道,却又让人觉得很浓郁。玉簪花儿冰姿雪魄,又有袅袅绿云般的叶丛相衬,那份雅致动人难以言喻。将玉簪花装点庭院,或放置窗前案几,那洁白的花儿芳香袭人,它一会儿谢,一会儿又开,给人一种“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的美妙享受。

③乡野间,清风与流水和鸣,日光与草色挑逗,玉簪花摇曳在我们身边,蔓延在眼里的绿意仿彿成了我们的一部分。在山路边、在小径里、在沟渠旁,它那叶脉分明的绿叶在风中婆娑,花萼间探出一个嫩白色的小脑袋,那便是它的花芽,花芽越长越长,就像古代女子头上的玉簪。当玉簪花盛开时,六片雪白修长的花瓣围着点点鹅黄的花蕊,一朵挨着一朵,摇摇欲飞。初夏的时候,正是花开的季节。走在灰砖青瓦的巷弄里,你会发现玉簪花的叶是香的,茎也是香的,全身都溢着香甜。摘一朵,簪在发间,别在衣襟上,幽幽的花香似丝绸游向小巷的所有缝隙。

④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栽种玉簪花,因为玉簪花是很凡俗的花,好养活,又富含香气,老人家都很喜欢。奶奶是爱花之人,家里的玉簪花苗是她在山路的拐弯处的一棵栎树下找到的。当时,它被遗弃在那树生机勃勃的栎树下,如同被上帝遗忘在人间的一朵即将凋谢的花。因为遗忘,也因为它的不起眼,它没能和大地泥土产生联系,歪歪斜斜地倚在树下喘息。奶奶小心翼翼地捧回这颗受伤的花苗,把它种在院子里,我们都不相信这株玉簪花苗能成活。可是,它借助了一场大雨的恩赐以及重新得到泥土的养分,终于努力盛开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我站在它的面前,不禁惊叹:“哦,花都开好了?”这就是玉簪花的命运,贱贱地长,呼啦啦地长成一大片,花透着嫩白,微微张开,欲遮还羞。

⑤《本草纲目》里也有关于玉簪花的记载,说它:“柔茎如白菘,叶脉清晰,茎上花朵长二三寸,未开时如白玉搔头簪形,中吐黄蕊,根叶可解一切毒。”这一句说透了玉簪的品性:凡俗,不起眼,对未来没有所求,却又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长着一株玉簪花,悄悄地绽放,不张扬,积蓄力量只为等待生命中的一场美丽绽放。

⑥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句话:“一朵花的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我们惊羡于花开的美丽,却忽略了它们等待绽放时的努力与艰辛,也忽略了它们对生命强悍的渴望。玉簪花不管绽放的过程多么辛苦,却始终不放弃,它的顽强带给人们生机盎然的美丽,燃起人们内心对于生活的热情与期盼。

⑦野径无人,空山无语,这种比天空更纯洁的花朵点燃了山野间的安谧。远离都市繁华的玉簪花散发着最隐秘的爱,没有人注意到,一朵花儿悄悄地开了,又悄悄地落了。然而,它们又在夏夜的晚风里肆意张扬,在无声无息中表达了一种真挚的坚韧与高洁的情怀,让我们对生活怀抱希望,不轻易气馁,这便是玉簪花传递给我们的美好情意。

1.本文围绕玉簪花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下面的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在山路边、在小径里、在沟渠旁,它那叶脉分明的绿叶在风中婆娑,花萼间探出一个嫩白色的小脑袋,那便是它的花芽,花芽越长越长,就像古代女子头上的玉簪。

3.作者在第⑤段引用《本草纲目》中的语句有什么意图?

4.“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长着一株玉簪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①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②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③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④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做“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⑤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⑥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⑦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 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 斗拱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 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B. 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C. 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 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3.通读全文概括本文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几种“文法”,请列举出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