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在《水浒》中,接受招安是梁山好汉由盛转衰的重要...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在《水浒》中,接受招安是梁山好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请从下面回目中任选一个,简述和招安有关的故事情节,并分析宋江的性格特征。

①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第七十一回)

②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第八十二回)

(2)《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保护唐僧取经途中,一共有三次和唐僧发生矛盾,离开唐僧的经历,请你任选两个角度分析其中的异同。

备选角度:①离开原因    ②返回原因    ③故事情节    ④人物形象

 

(1)第七十一回:宋江计点梁山好汉,发现已经有了108之数,由公孙胜主持,定下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写在石碣之上。接近重阳节,大家开怀痛饮,宋江醉后写诗,希望朝廷可以早日招安,那他就满足了。性格特征:不满足现状,愚忠。第八十二回:燕青在李师师处见到道君皇帝,皇帝第二天早朝宣布要招抚梁山泊众人 。宿太尉领命到济州,命张太守前往,宋江接待张太守,命吴用拜见宿太尉。宿太尉去梁山赐御酒,宋江随宿太尉进京。道君皇帝接见宋江,宋江回梁山后分开军马,各归原所。性格特征:愚忠,委曲求全。 (2)①离开原因:大体相同。都是被唐僧责怪滥杀无辜,但第一次是孙悟空负气而走,后两次是被唐僧赶走②返回原因:不同。第一次是被东海龙王劝回,第二次是被猪八戒用激将法请回,第三次是被观音菩萨送回。③故事情节:一次比一次曲折。第一次是孙悟空回去后,被菩萨用计戴上了紧箍咒;第二次是唐僧被黄袍老怪变作老虎后,猪八戒先请悟空不成,后用激将法将其请回;第三次是悟空被逐后主动返回,唐僧不允后,悟空前去拜见菩萨,期间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为非作歹,后被如来识破,解除误会后,派菩萨把悟空送回④人物形象:孙悟空一次比一次成熟。第一次被唐僧责备了几句话就负气而走。写出孙悟空的桀骜不驯,心骄气盛。第二次被师父误会杀了好人,几次三番请求留下,唐僧不允,无奈只好离开。离开时嘱咐沙僧好好保护师父,必要时可借助自己的名望。写出孙悟空爱憎分明,坚持主见。第三次被赶走曾主动返回一次,而唐僧念紧箍咒将他赶走,他只好向菩萨求助。写出孙悟空的成熟稳重,处事老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及相关故事情节的识记和把握。(1)考查学生对《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结合故事情节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点。(2)考查学生对《西游记》重点回目的故事情节的把握。要求学生能够横向的把握故事情节,综合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面对高官厚禄时进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遭遇困境,只要乐观面对,就往往能峰回路转,找到转机。刘禹锡遭遇贬谪,虚度光阴二十余载,但他仍执着的相信希望就在前方,新生的美好事物总会战胜旧事物,于是他吟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名句,与友人共勉;陆游漫游乡野,正在为迷失方向而焦急的时候,却突然找到一个新的天地,于是他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汲取    阑珊     美轮美奂    怡笑大方

B. 闲遐    瓦砾     牵强附会    相得益彰

C. 窒息    束缚     融汇贯通    斩钉截铁

D. 赡养    涣散     如法炮制    唾手可得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            (      )

A. /真      换/南腔北     惟妙惟/无声息

B. 染/目      节/不人事     弄巧成/相形见

C. /根      差/强人意     人听闻/言简意

D. 刻/永      红/然一笑     寡廉耻/屡见不

 

查看答案

以与      结缘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声音

①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②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③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④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⑤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⑥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垃圾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⑦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⑧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⑨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⑩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⑪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肢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⑫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⑬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⑭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⑮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⑯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⑰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⑱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⑲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⑳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

1.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补充下面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安静极了→________→百感交集

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加点词或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2)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3.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意?

4.结合内容,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中学生,当身处顺境时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