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行者 ①他总是深夜来访。 ②我打量着这个行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行者

①他总是深夜来访。

②我打量着这个行者——现在叫探险家。我打量着这个从外貌到内心都与众不同的能人,这个异人。我甚至心里有一种怀疑,是不是行者武松乘夜从蜈蚣岭突然来到了我的面前?

他的长发是武松式的长发,而不是现代派艺术家的长发。他的这种长发,是一绺一绺的,不卷曲,无光泽,没有修饰美化的痕迹,披散在胸前、肩头,似乎没有梳开,像一股股粘住的绳子,蒙着汗尘。他有一副经常垂下的眼皮和一个苍老的、多皱的、会做出各种表情反应的额头。他说话的声音很小。更多的时候,他是用额头上的反应来回答你。

④他是一个极古怪的人,貌古而神怪。你无法看清他有多少岁,皱纹和活力、奇异的装束和强健的体魄在他身上交织着。

⑤他把自己从城市的人群中放逐出去,整整九年了。

⑥在两年多的岁月里,他用他的脚掌和心灵抚摸了一遍长城,从头至尾。最后他留下这样一句真实感受,他说:“从我踏上寻找长城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再也不会找到家门了。”

⑦他还用76天时间牵了十几峰骆驼,独自纵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那是怎样的76天,他没有详细去说,他仅仅讲了一个细节。当他最终走出沙漠时,他在沙丘上发现了一个烟头,他捡起来,放在鼻子上嗅着。“我终于又闻到了人味儿!”他说,然后他划了一根火柴,点着这半支香烟,他吸到了另一个不知名姓的生命留在这上面的气味。

⑧行者为自己设计了18次行动,准备了43个目标。他的这些目标任选几个刻在下面,都会令人感到强大的挑战性——长城丝绸之路黄土高原、神农架罗布泊喜马拉雅山、墨脱各拉丹东雪山、玉珠峰……

⑨还有五大沙漠:巴丹吉林、毛乌素、腾格里、塔克拉玛、千古尔班通古特。

⑩一个人,在今天这样追求享乐、艳羡豪华的人世间,却给自己的生命摆出这样一系列豪迈、阔大的目标,他追求这样的“享乐”,艳羡这样的一类大自然的“豪华”,应该算得上是一位行者了。

行者说:“给我十次生命,一百次生命,我做过的都不算什么。对于宇宙来说,我们不算什么。”

行者又说:“物质精神之外,还应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第三级阶梯,或更多的阶梯。”

行者还说:“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人的遗传序列之上的来源。”

他总是深夜来访。

(15)我打量着他,他处处与周围的习见的人群不同,怪异而令人生疑。我想,如果不是他失常了,就是浸泡在世俗生活中的我们麻木了。

(16)难道探险家与诗人之间有什么相通的东西的吗?或者探险家在本质上都是诗人?总之都是不安于平庸生活的人,都渴望去掀开那神秘的一角。最后的结局也一样,因为走得太远了,他们被好奇心引领得远远离开了众人。读万卷书——读者;行万里路——行者。

(17)求知者啊,你何等固执,何等褴楼,何等艰辛饥渴而又神色庄严啊……

(18)夜很深时,他告辞走了

(19)行者行在很深的、如墨的夜里了。谁也听不见他的脚步声。

(20)他走路是很轻、很轻的。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他有18次行动,43个目标,所以他总是深夜来访。

B. 他性格古怪,装束奇特,不讲卫生,令作者难于接受。

C. 文章巧用细节描写,侧面表现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险恶。

D. 结尾强调行者走路很轻,表现他体贴善良避免骚扰邻居。

2.作者着重叙述了这位探险家的两次经历,请简要概括。

3.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③段划线句中,“武松式”一词用得惟妙惟肖。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抚摸”一词,表现了行者怎样的内心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称这位探险家为“行者”,“行者”的精神有什么丰富内涵?请概述。

5.文章以“我”这样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写行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C 2.寻找长城;纵穿沙漠 3.他的头发没有修饰、蒙着汗尘和好汉武松形似;他体魄强健有活力和武松神似。“抚摸”一词,表现出行者热爱长城,对它的考察细致,对它的体验深入,对野外探险痴迷。 4.敢于挑战探险的勇气;目标阔大而且执著;热爱向往自然;个性独特不安于平庸生活;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5.要点一:“我”作为行文线索,可以通过我的见闻感受,组织有关行者的材料,贯穿全文; 要点二:用第一人称来写,使行者的事迹更真实感人; 要点三:便于抒发我作为普通人对行者的感受,衬托行者的特立独行的形象,表达钦佩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小说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A项错误,因为在探险中想要与人交流,所以他总是深夜来访;B项错误,他虽然性格古怪,装束奇特,不讲卫生,但作者很欣赏他的生活态度;C项正确;D项错误,结尾强调行者走路很轻,是为了突出在作者对探险者的尊重和敬意。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写了行者“寻找长城”和“纵穿沙漠”两件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③;人不知,亦翼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宋勾践:人名,身世不详。②游:游说。③嚣嚣:自得无欲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感极而悲者  极:____      (2)不以物喜    以: ____

(3)吾语子游    语:____      (4)士穷不失义  穷: ____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B.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C.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D.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共同体现了中国人优秀传统文化里什么样的思想情怀?在表现思想情怀的时候采用的方式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运用想象,梦幻与真实交融,景物与思想交融,反映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B. 词句中“嗟”字生动写出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叹惋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心中茫然。

C. 下片抒发胸臆,感叹空有才华,苦苦求索,终未能找到光明出路,典型体现了宋词婉约派风格。

D. 词借助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对照的写法,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坎坷际遇的感怀。

2.词中划线句子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军网大连5月13日电(记者陈国全报道)今天上午7时许,我国第二艘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码头  ①  (A.启航B.启动),赴相关海域上执行航行试验任务,  。航母工程总指挥胡问鸣表示,舰船建造一般分为几个过程:生产设计——材料加工——分段组装——船体合龙——下水——码头舾装——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完成。新建的首艘国产航母是在辽宁舰的研制和使用基础上,进一步自己设计制造的,已跻身世界先进航母行列,在亚洲(A.一枝独秀B首屈一指),它的研制成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航母研发能力,提升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和国家安全的能力。它承载  ③ 了(chéng zài B chéng  zhài)无数中国人的强国梦。厉害了,我的国!

(1)为文中①②③处注音或选词。(只填序号)

_____     ②______     ③ 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①据了解,自去年4月26日下水以来,第二艘航母建造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②具备了出海试验的技术条件。

③主要检测验证动力系统等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④完成了系统设备调试,舾装施工和相关系泊试验。

A.④③②①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之一,作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曹刿论战》等。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故乡》《春》《风筝》等代表作很有思想深度,深受广大读者赞誉。

C.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大多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诗,又称长短句,是一种文学体裁,唐朝时诗发展到巅峰。

D. 中国是礼仪之邦,常用谦称和敬称以表礼尊,如愚、不才、在下、鄙人等表自谦,郎、尊君、尊驾、贤弟、仁兄等表尊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论语》)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杜甫《望岳》)

(3)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木兰诗》)

(4)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5)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6)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8)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送东阳马生序》里,表达作者对其他太学生衣食精美的态度和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