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军网大连5月13日电(记者陈国全报道)今天上午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军网大连5月13日电(记者陈国全报道)今天上午7时许,我国第二艘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码头  ①  (A.启航B.启动),赴相关海域上执行航行试验任务,  。航母工程总指挥胡问鸣表示,舰船建造一般分为几个过程:生产设计——材料加工——分段组装——船体合龙——下水——码头舾装——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完成。新建的首艘国产航母是在辽宁舰的研制和使用基础上,进一步自己设计制造的,已跻身世界先进航母行列,在亚洲(A.一枝独秀B首屈一指),它的研制成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航母研发能力,提升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和国家安全的能力。它承载  ③ 了(chéng zài B chéng  zhài)无数中国人的强国梦。厉害了,我的国!

(1)为文中①②③处注音或选词。(只填序号)

_____     ②______     ③ 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①据了解,自去年4月26日下水以来,第二艘航母建造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②具备了出海试验的技术条件。

③主要检测验证动力系统等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④完成了系统设备调试,舾装施工和相关系泊试验。

A.④③②①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1)①A ②B ③A (2)C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第(1)小题“启航”指轮船、飞机等开始航行,符合语境;“首屈一指”指居第一位,符合语境;“承载”读作“chéng zài”。第(2)小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根据前后句内容分析,此处应该介绍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航行试验任务,即句③“主要检测验证动力系统等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然后倒叙,句①写这艘航母建造时间,句④接着写这艘航母完成了哪些设备调试,最后句②写达到了“出海试验的技术条件”。据此分析排序为③①④②,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之一,作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曹刿论战》等。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故乡》《春》《风筝》等代表作很有思想深度,深受广大读者赞誉。

C.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大多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诗,又称长短句,是一种文学体裁,唐朝时诗发展到巅峰。

D. 中国是礼仪之邦,常用谦称和敬称以表礼尊,如愚、不才、在下、鄙人等表自谦,郎、尊君、尊驾、贤弟、仁兄等表尊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论语》)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杜甫《望岳》)

(3)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木兰诗》)

(4)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5)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6)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8)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送东阳马生序》里,表达作者对其他太学生衣食精美的态度和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放牛

李汉荣

(1)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2)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3)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4)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5)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6)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的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7)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8)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9)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10)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11)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12)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它面前,我更是小小的。它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13)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14)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15)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16)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17)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哭出了声。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18)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老伙伴!

(19)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不时有一颗流星,从头顶滑落。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20)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21)秋天,我上了小学。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22)半年后,老黑死了。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23)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在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24)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25)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26)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27)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

1.阅读全文,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我”对老黑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请你筛选或概括能够体现出这一过程的关键词语,填写在答题卷的括号内。(补全故事情节、理清情感变化)

________→喜欢(信任)→________→悲伤→怀念→________

2.第(6)自然段中说,“父亲竟那样放心”,这是为什么?

3.画波浪线的第(19)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一段描述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联系全文分析,第(24)自然段中“生命的气息”是指什么?

5.你是怎样理解第(25)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毛,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灯笼腰身糊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村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栓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栓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选文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简要说说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

4.“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5.选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说说“灯笼”在选文中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