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材料: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

下列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材料: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就学会了公正。

请以“从生活中学习”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行),题目自拟。

(2)阅读下面这个句段,按要求作文。

人们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

人们的习惯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可以改变……

学习方式可以改变,生活态度可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改变……

请以“      改变”为题(先补出空白处的文字),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行),题目自拟。

 

(1)范文: 从生活中学习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语文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却不以为然:“从生活中学习语文,那还要语文课干什么?”但我亲身经历的几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你们这些kuài(刽)子手……”电视荧屏上,一位革命者在刑场上向手持钢刀的刽子手吼道。 “不对!”弟弟一声喊叫,把正在看电视入迷的我吓了一大跳。 “什么不对?”我生气地埋怨道。 “不是kuài子手,应该是guì子手!”弟弟边说边把“刽”字写给我看。 “不会吧?电视上还会有错?这个字左边的‘会’字也可以念kuài呀!”我边说边想,“这个字我还真没查过,我也一直是念kuài呀!” 弟弟拿来了字典,一查,果然是念“guì”。我的脸红了。更为庆幸的是,几天后的语文阶段检测正好考了这个字的注音。 这件事让我明白:生活中还真有语文。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也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途径。 从此,我就真的时时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这不,我观察在创建文明城市时期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还真的就观察出了收获呢! 在创建文明城市时期,人们似乎一下子意识到了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市民们自发地打扫卫生,自觉地清除垃圾、清理墙皮小广告等。我想:他们的行为,不正是热爱城市、热爱环境的具体表现吗?经过深入思考,我写了一篇题为《文明就在我们手中》的作文,参加全县“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中学生”作文大赛。结果,获比赛一等奖。 我想:我这次作文的成功,不正是我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结果吗?看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点不假啊! 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你会成为语文学习的佼佼者;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你会成为生活的智者。 (2)范文: 梦想使我改变 “梦想”,一个比星空更美,比银河更为广阔的词。看着窗外淅沥的小雨,击打在刚突出花苞的桃花树上。那花苞看似柔弱,但却在雨中展露着她的美丽。渐渐地它的花瓣展开,露着微羞的粉色。看着阴霾的天空,它依旧以它最绚丽的美拥抱亲近这个世界。因为此时的它明白,是这个世界让它拥有一个绽放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它一个无比美妙的孕育的梦。 依稀还记得那些稚嫩的声音,谈论着他们小心翼翼的梦。二年级,刚接触“梦”这个字。老师说:“这是世上最不真实却是人们活在这个世上的支点,支撑着他们活下去。”“梦”大概最适合的组合,就应该是“梦想”了。因为有了梦,人们才会去想要实现。这也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四年级,作文“我有一个梦想”。于是那个时候小伙伴们叽叽喳喳的在讨论自己的梦想,俨然一副大人模样。那时候,我的梦想被我埋藏在心底最深的地方,我不轻易向人吐露。因为梦想很美却容易破碎,但放在梦里很安全。那时,我会花一天的时间爬到自认为世上最巅峰的地方,只有我一个人,而世界是我的倾听者。我大声喊出我的梦想:“我要一定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是我最初的梦想,生怕被人发现,生怕梦想破碎。 但终究梦想是会改变的。那是为什么呢?自己也说不上来。但我确实改变了,从一个唯唯诺诺,不善言语的小丫头出落成一个能言善辩,性格开朗的姑娘家。性格开朗是别人对我的评价,因为我总是热情待人,笑容是我的语言。没有人知道我的转变是经历过无数次的挑战心理极限。我望着镜子里的我,努力地咧着笑。那笑真假,但不知什么时候,那笑那样自然。于是我迈着胆怯的步伐,挤出那些别人轻易说出口的话,“你好,我叫小慧,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就是这么一次次的挑战。对的,我成为别人眼里的开心果。但人是这样的吧,练习能成为人的一种本能。于是,我和我的朋友们,坐在刚发芽的小树下,谈论着我们的梦想,与上次不同的是,我勇于向他们表明我的新梦想和我的斗志。”我希望成为翻译家。我希望能走向世界,以后能和以前像我一样内向的人们述说着我的故事,希望世界多一个人能被我的微笑感染,能开朗的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我骄傲的述说着。不担心别人的褒贬,更不担心梦想会破碎。因为这一次我明白,梦想虽然是自我的,但也可以是大众的。我不再那样不自信,我会向世界证明,我的梦想…… 此时的我深刻的体会到那句歌词的真谛,“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努力,才走的到远方,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翅膀”,是的,我会坚持我的梦想,并用行动证明。 梦想,梦幻却又真实。愿你我都为梦想奋斗! 【解析】(1)本题是话题作文。根据材料提示,学生可以反映正面的生活感受,如自信、公正、耐心、感激、爱、自爱、慷慨等;也可以表现反面的生活体验,如谴责、争斗、忧郁、自责、自卑、嫉妒等。这就要求学生调动有记忆以来的所有生活素材,找出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联系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等方面对自己的影响,围绕某一中心选择一件或几件事,在记叙、议论、抒情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等等。因为作文必须取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可写性很强,只要取材典型、角度新颖、构思独特、表达形象、具有真情实感,就是一篇较好的文章。 (2)本题是半命题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改变”。围绕“改变”补题,立意。可以从学生本人的变化;国家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等角度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1.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    伛______    觥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________

(2)非丝非________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4.甲段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______;乙段中有一个短语,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一个成语,它是______

5.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有一妙联:“好(hǎo)读书时不(①)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②)读书。”至今读来仍受益匪浅。

青少年时代读书学习好比平路行车,正处在最好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理解能力也逐渐提高。不但脚下没有坎坷,肩上没有担子,而且社会和家庭还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然而一些少年学生对读书学习不甚喜欢,没有抓住时机努力学习,以致学业荒废,一事无成。

到了中老年,有些人又往往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对获得知识产生如饥似渴之感。但这时读书学习,就好比负重登山,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无怪乎,学有所成的人一谈起读书就想到少年时光,就是那些事无所成的人也一再对少年时代的荒疏感到悔恨。

因此,与其到了“好读书”时才对过去的道路“空悲切”,何不在“好读书”时好好下番功夫呢?

1.给文中加点的“好”注音。

______    ②_____

2.解释文中引用的对联的意思。

①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中用“平路行车”作比、第3自然段中用“负重登山”作比,分别阐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本文中心论点。

5.请联系实际,针对现在有的同学不太重视学习、不珍惜学习机会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最初,人类以为只有自己才配有喜怒哀乐这样高级的情感。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少动物也具有这样的情感。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

所有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视觉,它能辩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线。近年来,农业科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所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具体的生产需要,农作物种植者可以给植物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同样,在培育观赏植物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一些生物科学家开始研究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并由此形成了一门科学。

植物①    喜好颜色,②    喜好声音。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可以对各种各样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植物伴随着音乐成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很挑剔的,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有些植物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为了表示厌恶,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比如玫瑰这种高雅的植物在听到摇滚乐后就会加速花朵的凋谢,而牵牛花更为"刚烈",听到摇滚乐的4个星期后就完全死亡。

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美国某一研究中心曾经用植物做了一些有名的情感实验。实验之一,科学家把活的小虾从一个容器中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锅中,再把在一旁“目睹”这一悲剧的植物的叶片和测试仪连接起来。当小虾快掉入开水锅时,植物的“情感曲线”开始波动,好像人类焦急时的表现。当小虾掉入开水锅的时候,植物的"情感曲线"突然上升,好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也好像人类悲痛时的表现。实验之二,在有两株植物的房间进入了6个人,其中一个人掐断了一株植物,然后6个人离开,研究者把测试仪和没有“被害”的植物叶片连接起来。过了一会儿,6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进入房间,其他5个没有掐断植物的人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表现平静。当掐断植物的"罪犯"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的“情感曲线”出现大的波动,就像人们发怒一样。

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这些发现揭示了所有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这些发现还告诫人类要尊重所有生命,因为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情感。如果过分掠夺植物资源,植物可能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报复人类,所以人类要尽力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

1.从内容上看,第2段的第①句与②③两句是怎样的关系?

2.第3段横线上依次填写的关联词语应是:①______,②______

3.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植物有情感?

4.第5段中的两个“这些发现”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奇迹

朱莉亚望着襁褓中的弟弟迈克,他躺在婴儿床里不住地哭,屋子里弥漫着一股药味。爸爸妈妈告诉朱莉亚,迈克病得很重。她并不清楚迈克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只知道弟弟不太高兴。他老是哭,现在也是。朱莉亚轻轻抚摸着弟弟的小脸,细声细语地说:“迈克,别哭了。”迈克果然不哭了,盯着姐姐看,眼里闪着泪花。她牵起他的小手,他满是汗水的手指求救般地抓住了她的一根指头,朱莉亚安慰地紧握了一下。这时,她听到父母在隔壁房里说话。朱莉亚虽然只有6岁,但她知道,当大人压低声音说话时,就是在讨论重大的事情。朱莉亚很好奇,她亲了亲弟弟,踮起脚尖走到门边去。

“开刀太贵了,我们付不起。我最近连账单都付不出来。”这是父亲的声音。母亲回答:“老天保佑,现在只能靠奇迹来救迈克了。”

朱莉亚感到疑惑:“奇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不去弄一个来?”她跑进房间,从存钱罐里倒出了惟一的一块硬币,她要去买个奇迹给弟弟。朱莉亚跑进街对面的超市,收银台前人们在排队付账。好容易轮到她了,朱莉亚把那枚攥得热乎乎的硬币递过去。收银员看见是个脸色红扑扑的小女孩,便弯下腰微笑着问道:“小妹妹,你要买什么?”

“谢谢,我要买个奇迹。”

“什么?对不起,你要买什么?”

“嗯,我弟弟迈克病得很重,我……要买个奇迹。”

收银员一头雾水。于是对周围的人说:“谁能帮助这个小孩?我们没卖过什么奇迹啊!”

一个穿着体面的先生问:“你弟弟需要什么样的奇迹?”

“我不知道,爸爸妈妈说迈克病得很重,他需要动手术。”

穿着体面的先生弯下身,拉着朱莉亚的小手:“你有多少钱?”

朱莉亚说:“一块钱。”

他拿起一块钱:“嗯,我想,现在一个奇迹大约就是这个价钱。我们去看看你弟弟,也许我有你需要的那个奇迹。”

几个月后,朱莉亚看着站在婴儿床上的弟弟在高兴地玩耍。她的父母正和那位穿着体面的先生交谈,原来他是一位知名的神经外科医生。朱莉亚的妈妈说:“大夫,我们还是不知道手术费是谁付的,您说是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善心人士,他一定花了不少的钱。”朱莉亚的妈妈一再要求大夫把医疗费用的账单拿给她看,好设法筹措支付这笔费用。大夫答应很快会把账单寄来。

几天后,朱莉亚一家终于收到了大夫寄来的信,打开一看是一张收费凭证单,上写:全部医疗费用我已经收下——一块钱和一个小女孩的一颗爱心。

1.结合文章情节,给文章标题“奇迹”作一个解释。

2.文中有两处细节“弯下腰”“弯下身”,这表现了什么?

3.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朱莉亚的爱心?举出两个例子说明。

4.文中“穿着体面的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5.如果你是朱莉亚的母亲,在看到收费凭证单后,会对朱莉亚说些什么?

 

查看答案

我们每天都接触着水。水是博大精深的,对我们有许多启迪。如“滴水穿石”,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归大海”,启迪我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着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从水的特性上,你悟到了什么治学、为人、处世的道理?试为自己拟写一条由“水”所引发的启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