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完成小题 丈量世界的人体之尺 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长度计量,那么长度计量是如...

阅读,完成小题

丈量世界的人体之尺

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长度计量,那么长度计量是如何开始的呢?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非 常困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体之尺在计量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趣的 是,世界主要文明国家最初都选用人体之尺进行长度测量,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近的单位制。

大禹统尺,开中国长度标准先河

②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国广为传颂,然而,你知道大禹对我国计量的贡献吗?据《史记》记载,大禹授命治理洪水,改“堵”为“疏”,为此需要进行比较准确的测量。史书上记载的“左准绳,右规矩”,就反映了当时的测量情景。这里的准绳和规矩,就是两种重要的长度测 量工具。然而,测量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统一的长度标准,否则测量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史记·夏本纪》中说禹“身为度,称以出”,意思是说大禹以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长度 标准,制造了统一的测量工具。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件具有权威性的长度标准器,并在大禹 治理黄河水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了单位和标准,并把它复制到木棍、矩尺和准绳上, 就可以测量长度了。用准绳定平直、测长短,用规矩可以画图,还可以确定山川之高下、大 地之远近。

③商代的骨尺、牙尺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测长工具。骨尺是用一根兽骨磨制而成的,骨尺 长 17 厘米,尺面刻 10 寸。牙尺有两支,长为 15.75 厘米和 15.8 厘米,尺面刻有 10 寸,每 寸刻 10 分。它们分别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大 小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了统一的度量衡诏书。在我国古代,通常 1 尺等于 10 寸, 但不同的朝代尺的量值并不一致。(A)周代的一尺大约合现在的 19.91 厘米,战国时期一尺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 23.12 厘米左右,秦代使用的 1 尺大约合现代的 23 厘米。这也说明,古代 的尺度要比现代的尺子短一些。

钦定腕尺,创造埃及金字塔传奇

④说起古埃及的长度计量单位也很有趣,是以国王的手臂作为标准的,称为腕尺。长度为 从肘拐至中指尖的距离。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腕尺是用前臂和手来表示的。在古埃及的 纸草记录中,关于腕尺的最古老记载则与金字塔有关。闻名于世的胡夫金字塔,就是以胡夫 国王钦定腕尺作为标准修建的。金字塔塔高 300 腕尺,按每腕尺合 0.49 米计算,约合现在的147 米,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无疑是一个建筑奇迹。在古埃及,丈量土地时也要用到腕尺。(B) 当时,古埃及人制定的腕尺标准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国王钦定的腕尺,长度为 20.59 英寸(约 合 52 厘米);另一种是民间的短腕尺,长度只有 17.72 英寸(约合 45 厘米)。为了解决腕尺 长度不一的问题,古埃及人统一了腕尺的长度标准。他们还用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制作了一根 腕尺长度标准物。后来,随着宗教的传播,腕尺也被应用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过长度略有 差别。如一个古希腊腕尺的长度大约为 18.22 英寸(约 46 厘米),而一个古罗马腕尺的长度 则大约为 17.47 英寸(约 44 厘米)。

千年英尺,万变不离“脚丫子”

⑤说起英制单位,人们立即会想到英尺。其实,英尺来源于罗马帝国的计量单位———罗 尺,其本意就是一只脚的长度。英尺的标准虽在不断变化,但在千年历程中不曾离开过“脚丫子”。13 世纪初期,英国的度量衡十分混乱,给生活和贸易带来了诸多麻烦。英国高层对此十分关注,但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曾签署《大宪章》的约翰王有一次不耐烦地在地上 踩了一脚,然后指着凹陷下去的脚印对大臣们说:“就让这个脚印作为丈量的标准吧!”自此, 英尺的标准算有了着落。具有历史意义的“英王御足”被制成长度标准,现珍藏在大英博物馆中。用一个成年人的脚长作为英尺的标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人们基.本.都是依据自己的脚长来进行长度测量,所以结果往往会因人而异。到了 16 世纪,有个德国人找 了 16 个从教堂出来的男子,分别测量了他们左脚的长度,然后取平均值,以得到一种更加科 学的英尺标准。1 英尺的标准长度约合现在的 30.48 厘米。

                      

1.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2.请从文中(A)(B)两句任选一句,简要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的“基本”能否删去,为什么?

4.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谈一谈用人体之尺丈量世界有何意义,为选文补充最后一段。

 

1.设问开头,询问长度计量是如何开始的,自问自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下 文,世界文明国家最初用人体之尺进行长度测量的介绍。 2.【A】句运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举了周代、战国和秦代一尺的长度,具体、真切、 形象地说明不同的朝代尺的量值并不一致,也说明,古代的尺度要比现代的尺子短一些。 【B】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古埃及人制定的腕尺标准分两种规格,条理清晰地说明古埃及人制定的腕尺缺乏统一。 3.“基本”不能删。“基本”是“大多数情况”,如果删去,则表示所有情况下人们都是依据自己 的脚长来进行长度测量,这与事实不符,“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用人体之尺丈量世界,是人类计量科学孕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人类正是从人体之尺开始, 经过计量基准的不断演进,从而使计量科学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解析】 1.此题考查开头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如果文章以列举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运用设问的修辞,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下文对世界文明国家最初用人体之尺进行长度测量的介绍。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解答时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A句举了周代、战国和秦代一尺的长度,这是运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B句介绍了古埃及人制定的腕尺标准分两种规格,这是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3.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基本”是“大多数情况”的意思,如果删去,则表示所有情况下人们都是依据自己 的脚长来进行长度测量,这与事实不符。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用人体之尺丈量世界是人类计量科学孕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将最后一段补写为:人类正是从人体之尺开始,经过计量基准的不断演进,从而使计量科学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策.之不以其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文中“安求其能千里也?”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

4.文中作者认为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发现,这种观点你赞同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小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指出本首诗中运用的一个典故,并说出借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感受。

2.请谈谈你对“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精神”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内容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脍炙人口    中西合璧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混帐东西,你们不抽烟,那么面团里的烟末儿是谁撒的?全不抽烟吗?好,咱们这就 来瞧瞧!把口袋翻过来!快!听见了没有?翻过来!”有三个孩子开始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 放在桌子上。神父仔细地检查他们口袋里面的每一条缝,想找出一点烟末儿,但是什么也没 找到,他就转过去对着第四个,那个黑眼睛的孩子,他穿着破旧的灰衬衫和膝盖上打着补钉 的蓝裤子。“你怎么像木头一样地站着?”那黑眼睛的小孩恨透了神父,他看着他,低声回答 说:“我一个口袋也没有,”他边说边用手摸着那缝死的袋口。“哼,一个口袋也没有?你以为 我就不知道谁会干出那么可恶的事情——把复活节的面团糟蹋了吗,是不是?你以为现在学 校还能要你吗?哼,你这小鬼,这回可不能便宜你了。上次是亏了你母亲恳求才没有开除你, 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他使劲地揪住那小孩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里,随手就 把门关上了。

这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的作者是苏联作家 _________。你认为文中的 神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综合学习

据教育部消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在广大中小学生中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 年 5 月 21 日至 27 日期间,全国 各地中小学组织开展了一次以“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1.请结合下面材料,给“民族英雄”下一个定义。

(材料一)2015 年 9 月 2 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 强调,在 14 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 8 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 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 丽史诗,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 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 “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 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材料二)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 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于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 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是普通岗位恪尽职守 流血牺牲是英雄/无私奉献也是英雄/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材料三)中国著名民族英雄:

古代——卫青、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张自忠。

近代——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教育革新的何子渊,孙中山。

当代—— 钱学森、邓稼先。

2.除了下面一个活动外,请为本次主题班会再设计三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集体观看宣传片。组织学生收看《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宣传片,解读英雄内涵,揭 示英雄就在身边,引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对英雄精神的思考。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