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有人说,...

写作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时候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 “一路有你”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2)请以“难忘的经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写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一路有你 因为一路有你,所以我从未孤单。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你便一路都陪在我的身边,从未因为我的顽劣而离开我半步。感谢你,我的母亲。记得小时候,午夜梦回,你总是用那温暖的双手轻拍着我的后背,使我安然入梦。等到长大一些,不懂事的我,总是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在那时,我的身旁,从未缺少你的身影,你总是陪伴我度过最难的时刻。 喜悦的果实,你却总是只让我一人品尝。到现在,正处于青春期的我总是与你针锋相对,可你却从未因为我的臭脾气而扔下我,而是给予我无限的关爱。每次的冲动,都使我后悔不已。感谢你,母亲,因为一路有你,所以我成长无忧。记得那一次,我因为一点小事和你闹了矛盾,一气之下,摔门而去。霓虹灯下,我独自一人徘徊在街头,孤单淹没了我整个世界。我知道我有错,可你也不能丢下我不管啊。 我是多么渴望你此时此刻出现在我的身旁啊,可是待我四处张望但并没有发现那熟悉的身影时,绝望涌上了我的心头。你说过,你对我的爱胜于任何一个人,可你现在算什么,准备弃我于不顾吗?我有点恨你了,因为你曾经是那么的爱我,让我无条件的相信你一定会来找我,可你没有来。天空飘着点零星小雨,落在身上绵绵的,柔柔的,像极了你那温暖的双手,我的眼泪肆无忌惮的滑落,孤独和绝望在我周围萦绕。我半蹲下身子,双手紧紧地抱住双腿,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感觉到一丝丝暖意吧。突然,一阵熟悉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冷吗?”我抬头张望,看到了你,那时的我是有多么的欣喜若狂,快速站起紧抱住你不放,你显然被我吓到了,也只好抱紧我说道:“不怕,有妈妈在呢,啊。”那一刻,一阵暖流直涌我的心头。因为有你,我是最幸福的人。一路有你 【解析】试题分析:(一)作文话题“一路有你”。话题“一路有你”的关键词是“你”。本处的“你”,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二)作文标题“难忘的经历”。写作之前一定要弄明白以下问题:首先这个令你印象深刻的经历发生在什么时候? 哪个地方?在你的故事里还有哪些人或物?你的这一次经历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这难忘的经历给你留下了什么?把这几个问题的内容连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一定要写出这次经历的难忘和与众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妈妈,我爱你

⑴宿舍里西安来的女孩正在念自己母亲写来的信:“亲爱的宝贝,你好吗?妈妈很想你,……”

⑵突然想起自己在家中时,有一日偶尔和母亲一起看一首MTV《世上只有妈妈好》,两人竟均是赧然,最后母亲终于不等歌唱完就站起身走了。

⑶母亲是个极认真而严厉的人。印象中长这么大似乎从未与母亲有过什么亲昵,因为害怕自己的不好招来母亲的责备,也因为母亲总在忙碌着,从不停息,所以总是站得离母亲很远,也从不敢奢望能走近。

⑷我是学语言的,笔下从不吝啬字句地大谈情感,却很奇怪地要在最亲密的人前掩藏起感情,也许是从母亲那儿传下来的习惯吧?

⑸习惯了在朋友需要帮助时做好能做的一切却什么也不说;习惯了在朋友孤独的时候轻轻说我给你带了一瓶酒一起醉一回吧;也习惯了用哲学书中的词汇来分析感情、罗列思绪……从来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____________的做总比空空渺渺的说要真实可信吧!然而今天我却在想,为什么母亲为我默默劳作了十几年,督促我吃药、加衣、抓紧时间学习,我和母亲之间却仍存了那么深的芥蒂?

⑹母亲绝对是富于智慧和理性的那种人,每走一步都谨慎小心,我从未见过母亲因一时感情冲动做错过一件事。但也许正因为如此,母亲有着超出一般人的坚强和自信,她相信只要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就肯定不会错。

⑺我极像母亲,或者说母亲从我小时起就在以她自己为摹本塑造我,于是我也有着母亲那样的自信与坚强。

⑻然而——母亲不允许我用她不赞同的方式处理事情,而我也不愿意因为别人的干预而动摇自己的决心。

⑼今天发现自己毕竟是孩子,居然曾像疯子一样冲母亲大叫大哭说你根本不理解我根本不为我着想你们只想压制我不许我快乐

⑽终于在长大了以后才明白了母亲担心女儿少不事会吃亏上当的心情,才理解了母亲曾强迫女儿走自己已经走通了的路的一片苦心。然而为什么当时不懂呢?

⑾突然又想起有一次初见一个朋友的朋友,她笑着说:“我很喜欢你的眼睛。”因为这句话而记住了她,而且印象深刻,两个陌生的人就这样一下子走得很近。

⑿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很容易被充满真情的语言打动的,并非只有易感的少男少女。然而为什么人们只习惯于用行动而少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呢?可语言恰恰是表达感情的最直接方式。

⒀终于有一次当我和母亲在长途电话中又发生争执的时候,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不礼貌地乱喊乱叫,而是用一种低缓的声音说:“妈妈,其实我很爱你,只是我长大了,我想自己来处理一些事情。”

⒁电话那边似乎一愣,过了好久,我听到了母亲用一种我从未听过的温和的声音说:“妈妈是替你担心,但你也长大了,是该有自己的主张了,但一定要想清楚。另外——妈妈也爱你。”

电话很快挂了,我却开始流泪,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从心底升了起来,温暖极了。从前一直认为我和母亲之间只存在责任不存在感情,直到今天听见母亲说爱我时,才终于明白我们都在渴望对方的爱和理解。突然我意识到,如果这话我早几年说出,我和母亲还会有这么多年不停的争执与不和吗?此刻正有一阵温柔的风吹来,这风在我心中漾出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1.第⑸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第⑽段中加点的“更”字应读___音,意思是________

3.文章第(2)段写“我”和妈妈一起看MTV《世上只有妈妈好》时,两人的神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这样?

4.文章第(8)段说“母亲不允许我用她不赞同的方式处理事情”,请你联系全文说一说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5.第⑼段划线的一句似乎可以加进标点符号断成几个分句,但作者却没有加进标点符号,为什么?

6.请说说你读了本文得到的启示,可以结合主题谈,也可以就文章中某一内容来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联系上文,划线的“这一点现象”指的是什么?

2.文段中的“中国人”是指哪些人?

3.文中最有嘲讽力量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

4.说说文段的语言风格。

 

查看答案

阅读《狐假虎威》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你从这个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录毕,送之____________    (2)其欣悦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每假借藏书之家    战长勺

B. 当余从师也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足肤皲裂不知      气可以养

D. 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查看答案

“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_____国思想家_______请写出它关于读书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